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7期
 
加强体育自身建设,推进“阳光体育”工程

2009/7/8 15:44:00 浏览次数 4419  

陈立春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下降原因很多,但就体育自身的建设上还有待加强与完善。提出加强体育自身建设的几个方面,能更好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体育;体育自身建设;阳光体育

    有关统计显示:我国7-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尤其是我国学生的身体各方面素质均呈全面下降趋势。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下降原因很多,但就体育自身的建设还有待提高,自身的建设还有待完善。其中,体育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目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另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教育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项目教育”,每个项目除一般教育目标外要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在沐浴“阳光体育”的同时,体育的教育价值是作为生活享受的文化内容,各项目应有各自的教育目的和内容。这样才能达到“阳光体育”的真正目的。有关学校体育的立法、法规上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并且要十分注重贯彻与落实,另外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 有利于保障“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

1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学生体质下降是1985年以来长期的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营养过剩或不足、睡眠时间不够、身体活动时间减少等等[1]。胡锦涛总书记于2007年1月对钟南山等院士的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2]。阳光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让青少年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目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

2  对体育的认识
    体育即体育运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民,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文化活动[4]。 

    在图1中,①的断裂:体育连(增强体质,健康的)工具都不是。体育首先要充当工具,就要让学生对体育感兴趣、让学生感到体育的快乐。没有兴趣、快乐就相当于体育没有生命力,即当前的有的学生爱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②的断裂:因为只重物不重人,体育没有承载与传承教育、文化等,没有承载体育的人文精神就如没有灵魂的技术昌盛。体育只满足于运动技术的进步而忽视精神教育、人文关怀、文化的传承,体育发展人的有效性将无从谈起。体育只有回归于教育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体育自身建设与融合,体育才会发展人。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的人学观,核心要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可以看出,体育不是增强体质,健康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存在,关注人的生命内涵与生命意义。体育不只关心掌握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健康,而关注人的需要,情感意志,个性,生命,生活,关注人的人生境界和生存质量及发展前景。体育作为必须的文化修养和教育活动,引导人向更富有人性化时代挺进,由“半人”变为“全人”。

3  加强体育自身建设,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3.1加强体育思想、文化建设,推进阳光体育工程
20世纪国内百年体育思想的演进: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十岁之前,当以兽性主义,十岁之后,方以人性主义”。
    1925年,陶行知——(在南开大学演讲中):“做一个完整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二要有独立思想,三要有独立的职业”。“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
    30年代,陈永生:“体育是整个的身心教育”。
    40年代,袁敦礼:“体育是身体的教育”。 蔡元培:“完全人格,首位体育”。
    50年代,马约翰:“体育目的是增进身心健康。”“体育最终的目的是增进人民的身心健康。” 
    70年代,徐英超:“体育是体质健康教育。” 
    80年代,林笑峰:“以人为中心的体质教育思想”。
    90年代,《决定》;“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001年,陈希:“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观。
    2003年,休闲体育思想
    纵观20世纪国内百年体育思想轨迹可能看出:体育注重由人到物再到人,即“人物并重,更重人”的体育思想 [5]。体育只有增加思想、教育、科学、人文等文化的含量,才能真正实现体育的价值。“阳光体育”不能无思想无文化,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学生爱体育又不爱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体育要“思想上回归”!文化上有准备,这样“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才会有后劲。积极发展体育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体育活动及其成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6]。加强体育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思想层文化:科学与人文融合 ;(2)方式层文化:项目教育、制度保障;(3)器物层文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外在阳光)(心理阳光)[7]。
3.2 解决学生体育的“认知—情感—行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要解决学生体育的“认知—情感—行为”,建立项目兴趣,实现快乐体育,做到“心理阳光”.要通过娱乐运动促进人“身心群”素质的提高,即促进人全面发展[8].在体育运动中,体育兴趣是以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探究需要为基础,推动他们优先认识和积极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9]。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特别是要根据运动项目本身特性建立项目自身的兴趣、项目快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运动项目的不同快乐。体育的快乐要将自发的努力和开动脑筋的创意结合起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体育中的自我实现,体育的快乐应该规范为“触及运动特性的喜悦”。要让学生认识体育的价值和对自身的意义,掌握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体育活动方法、进行方式,以及保障终身体育的基础性学习等;要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以运动项目的“机能特性”为中心,建立体育项目自身的兴趣、把快乐摆在学习的中心位置,要对学生的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真正做到“心理也阳光”,才能更好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3.3 实行体育的“项目教育”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马约翰曾说:“体育功效,重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不足”。体育是运动和教育结合产物。体育若脱离教育,只能是“娱乐”或“玩耍”。 健身是体育的“载体”,育人是其“灵魂”,无育人则似“行尸走肉”。在“全民健身” 、“终身体育”等体育的浪潮里,实行体育的“项目教育”教学。在沐浴“阳光体育”的同时,体育的教育价值是作为生活享受的文化内容,每个项目除一般教育目标外要有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内容。如:体操是身体的发展,与进行身体工作活动的理论与方法;竞技类项目是把挑战和竞争的快乐引向深层的理论与方法;舞蹈要情感的发展等等[10]。体育要承担对一般教育目标和体育固有教育目标进行的整合,现在体育追求的是通过体操、竞技类项目、舞蹈等各自领域的学习,使这些目标达到最大化的提高,发挥各自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这样我们的“阳光体育”才能真正阳光灿烂。
3.4  加强学校体育法规建设与落实,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保障“阳光体育”工程顺利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快了体育的法制化建设。然而,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仍存在着宏观规定多,具体措施少,可操作性不强,以及重竞技体育、轻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缺陷[11]。在学校体育的相关立法、法规上要结合各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实际并落到实处。逐步树立法制化、规范化的学校体育观,健全建立一系列制度化保障,推进和规范学校体育工作[12]。这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使各项法规贯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另外,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完善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学校体育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学校要提升对责任保险的认知度,增强其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努力营造安全教育与责任保险相结合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建立与健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13]。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极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健康促进[EB/OL].积极推进“阳光工程”,促进学生体质发展论坛网址:http://www.jlty.com.cn/Upload/WebEditor/2008_05/jl.pps, 2008.5.
[2]苗秀丽.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43.
[3]《体育教学》编辑部.阳光体育大事件回放[J].体育教学,2008(5):25.
[4]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香港体育学院.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6.
[5,7,8]宋继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文化建设[EB/OL]. 积极推进“阳光工程”,促进学生体质发展论坛网址:http://www.jlty.com.cn/Upload/WebEditor/2008_05/sjx.pps, 2008.5.
[6]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78.
[9]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79.
[10]罗时铭.当代日本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1]周爱光.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8,15(9):6.
[12]周登嵩.试论新世纪的学校体育发展观[EB/OL]. 积极推进“阳光工程”,促进学生体质发展论坛网址:http://www.jlty.com.cn/Upload/WebEditor/2008_05/zds.pps, 2008.5.
[13]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教体艺〔2008〕2号[R]•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2008.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5491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