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7期
 
竞技篮球发展的文化观

2009/7/9 10:10:13 浏览次数 4796  

辜德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部  长沙  410205)


摘  要:本文力图从文化学的视角探讨竞技篮球的发展。研究认为:(1)文化对竞技篮球运动员的先天性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运动员的对抗和协作意识、运动员的后天性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有一定的影响;(2)从文化学的视角发展竞技篮球运动,第一,要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两大属性,促进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多样性和特殊性的和谐发展;第二,应该遵循竞技篮球的运动规律,根据可离和不可离、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把握不同文化要素对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竞技篮球;中西文化;文化观;发展

    竞技篮球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体化发展的阶段,世界各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中不断进行交流和碰撞,面对变化的世界环境,面对各国文化的频繁交融,抓住机遇深刻挖掘文化对于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作用,能够有利于推动竞技篮球运动理论和实践的飞速发展。文化对于篮球运动的影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肯定,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文化对于竞技篮球运动的影响方式以及采用什么文化观发展竞技篮球运动,两个问题的研究探索促进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文化学思路。

1 文化影响竞技篮球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1]当前,人们普遍认同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的体系。它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思想、意识、观念等。第二层是文物,即表现文化的实物。第三层是制度、风俗,是思想观点凝结而成的条例、规矩等。[1]文化正是从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影响,竞技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是人直接参与篮球运动的实践性活动,其发展必然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文化影响篮球运动发展的例子。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文化发展不同,对篮球的发展不同。比如:先进的场地器材设备,科学化的训练手段等促进了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发展;不同制度营造不同的发展环境。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早发展了俱乐部制度,通过完善的篮球产业化制度促使篮球运动飞速发展。美国学校的训练制度不仅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而且成就了这批运动员合理的文化素质;不同的精神文化对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等。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西方文化讲究“竞争”,造成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明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篮球思维、理念等的不同,进而导致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等的不同,竞技篮球中中国运动员潜在的对抗意识就弱于美国。
    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核心是竞技水平的提高,竞技水平的提高是依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而实现的,可以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竞技篮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文化的三个层次内容中,涵盖思想、意识、观念等的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因为人的行为和习惯等是受精神层次因素的影响,所以,竞技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思想、意识、观念等精神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对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影响暂且放到后文进行讨论,现仅从精神文化的层面针对竞技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即文化发展对竞技篮球运动员的影响。

2 文化对竞技篮球运动员的影响因素
    既然文化是人类处理人和物质世界关系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那么,用文化学的角度研究竞技篮球运动,就是研究人在处理自身在竞技篮球运动过程中的关系。梁漱溟和张岱年认为[1][2]:世界是由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个体的人组成而存在的,文化按照其处理对象的不同,就可以划分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自身的关系。竞技篮球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员既是认识竞技篮球客观规律和认识影响竞技水平提高因素的主体,也是体现客观规律,实现竞技水平的客体,因此,研究文化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影响,可以看作是研究竞技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和其自身的自然因素的关系、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运动员自身发展的关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对竞技篮球运动的主要影响方式,可以归结为运动员处理先天性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的关系、运动员处理对抗和协作的关系、运动员处理后天性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关系。
2.1 对先天性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的影响
    竞技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作为竞技活动过程中的客体,自然因素的体现就是运动员与生俱来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竞技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先天性竞技能力和人体极限能力。竞技能力即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3]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活途径获得。[3]先天遗传途径是重要的基础,具有适合专项竞技需要的先天性遗传性状,可为竞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3]因此,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是否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潜质。正是基于后天竞技能力是在先天竞技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挖掘这一特点,现代竞技篮球越来越强调通过科学选材,选取那些在篮球专项方向具有某些先天竞技能力优势的人进行训练,以培养世界级水平的优秀篮球运动员。
文化对先天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通过影响人的物质生活环境,进而影响人的先天竞技能力。人的先天竞技能力除了主要因为人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差异。第一,长期文化作用下形成的生存环境影响人的先天竞技体质。比如:在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4],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且中国是一种内陆型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条件相对温和,中国传统文化多注重利用思维认识和改造自然,受此文化的长期影响,中国人相对而言没有发展出那种需要强健的身体外在条件去应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文化环境;西方文化则强调“外在征服” [4],注重人对自然界的征服和对立。因为这一特点,西方文化多注重利用外力改变自然环境,西方国家又多处于环山环海的恶劣自然地理环境下,受西方文化长期影响的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那种需要强健的身体外在条件去应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文化环境。第二,长期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从而间接影响人的先天竞技能力。比如:不同文化下饮食习惯的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格上的差异和体能的差异。相对来说,西方喜食肉饮牛奶,西方人体格粗壮、力量强劲,中国人喜米饭,中国人体格瘦弱、力量薄弱。而内蒙等草原部落的人群,喜食肉饮马奶,部落中人也是体格粗壮、力量强劲。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国家,不同的地区因其生活环境不同,在不同文化影响下,其先天竞技能力的类型也有所区别。
    二是,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认识水平,进而影响人的极限能力。人的竞技能力发展程度除了受到先天性竞技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人体极限能力的约束。即便是训练理念再新,训练手段再先进,运动员始终不能超过竞技能力发展的极限。文化对于人体极限性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于极限能力的认识和超越上。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人体极限性的认识不断深化,能够寻找到影响极限能力的不同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力,不断打破原有认识层次上的竞技能力的极限,达到新的竞技能力极限的边缘。
    总之,人的先天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基础,虽然文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人的先天竞技能力和人体极限能力。但是,其主要还是受先天遗传性能的影响,因此,文化对人的先天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
2.2 对抗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影响
    竞技篮球运动就是10名运动员在同一个场地内争夺比赛胜利的竞技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竞技篮球运动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对手和同伴的关系,在运动过程中,对手之间形成的是对抗关系,双方运动员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对手的发挥,发挥自己的优势,使比赛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队员之间形成的是协作关系,同队的运动员是一个整体,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优势获取比赛的最终胜利。两者对立统一促进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
文化对竞技篮球中运动员对抗和协作意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于对抗和协作意识两者的侧重或比重不同。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注重“和与中”[4],强调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以及自己的中庸位置。反映在竞技篮球中,就是注重通过同伴之间的协作去达到战胜对手的目标。就是比赛中运动员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不应该锋芒毕露,不应该抢了别人的风头,在比赛中容易表现出不单打独斗,不主动彰显自己的个性,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别人之下,同时也很难承担起独当一面的作用。究其本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运动员处理对抗和协作的关系偏向于强调通过团队的协作而战胜对手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讲究个人的单打独斗。西方文化则注重“公平与竞争”[4],强调通过公平的规则与他人进行竞争获得最后的胜利。反映在竞技篮球中,就是注重利用个人能力战胜对手。就是比赛中运动员的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具备与别人与众不同的能力,就是应该领导同伴来战胜对手,在比赛中也容易表现出人人以为自己能力超过其他人,比赛中运动员各行其是的特点。究其本质,西方文化影响下,运动员处理对抗和协作的关系偏向于突出个人的单打独斗,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整体的协作配合。
    总之,竞技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之间在赛场的关系是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关系,文化对于运动员在处理竞赛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会导致产生竞技篮球运动的不同理念和不同流派。比如:美国人就形成了以个人能力为主导的打法。欧洲则形成了在整体协作下的对抗的打法。
2.3 对后天性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影响
    文化学意义上人们所指的人自身的关系主要是灵与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1]引申在竞技篮球运动中,就是指后天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关系。后天性竞技能力是指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活途径获得的竞技能力。[3]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必要物质条件保障。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处于的适宜的准备状态。[5]竞技篮球运动中,后天竞技能力是决定竞技水平的内在因素,竞技状态则是发挥竞技能力的保证,是使竞技能力具有生命力的源泉。后天竞技能力相当于竞技篮球中的物质条件,是保证竞技篮球运动进行的基础条件,竞技状态相当于竞技篮球中的精神条件,是发挥竞技篮球运动质量的保障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存在于竞技篮球运动中。
    文化对竞技篮球中运动员后天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能够影响运动员对于后天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的认识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后天竞技能力。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人自身关系讲究的是“崇德利用”[4],主张通过自身道德的修养提高自身能力。与之相对应,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篮球运动员可能更多的强调精神层次的提高,在竞技能力的五个构成因素中,注重发展的是智能,以及展现智能的技、战术,体能的发展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也就造成了中国篮球运动员技、战术素养相对高于体能素养,在比赛中就往往暴露出缺乏对抗能力,不能使技、战术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西方篮球运动员则正好与之相反,由于其西方文化讲究的是“外在超越”[4],主张对外显身体的超越,追求完美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之相对应,西方文化影响下篮球运动员更多的是强调体能的发展,在竞技能力的五个构成因素中,注重发展的就是专项体能,以及展现体能的技、战术能力。二是,文化能够影响运动员在篮球运动中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行为表现和竞技状态。文化通过对运动员思维方式的影响使运动员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崇德利用”,实质就是注重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去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在竞赛过程中潜意识中就表现出竞争的保守性;西方文化强调“外在超越”,实质就是注重打破自身能力并积极超过其他竞争者去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在竞赛过程中潜意识就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倾向。这一特点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我们经常在比赛中看到的西方篮球运动员强烈的攻击性防守与进攻趋向,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保守性防守与进攻趋向。[6]同时,它也影响了人在篮球竞赛中的竞技状态。比如:西方文化影响下运动员表现出强烈攻击性意识,比赛中的相对积极主动,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运动员表现出一定竞争的保守性意识,比赛中的相对消极被动,正是基于两者的趋向不同,西方文化更能激发运动员积极的竞技状态,能够更好地完成比赛目标。因此,不同的文化使得运动员具有不同的参赛情绪、参赛意志,从而最终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并直接导致运动成绩的改变。
总之,从精神文化的层面把握运动员这一关键性因素解析竞技篮球的发展,能够挖掘出文化对竞技篮球运动产生的三种具体的影响。在三种影响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极限能力的影响程度较弱,对运动员的对抗和协作以及运动员的后天性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3 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文化观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对于竞技篮球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受到竞技篮球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制约的,实践中要使文化对竞技篮球中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效用,必须深刻认识篮球运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挖掘文化系统中与这些规律相适应的文化因素。
3.1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与竞技篮球运动的融合发展
    到目前为止,人们普遍接受文化具有两个重要的属性——时代性和民族性。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人类世界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几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形态发展成为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但这些社会文化类型的发展异中有同,都具有时代性并按历史发展的时代顺序演化,既在特定时间范畴内不同的文化具有相同的时代特点的共性。文化的时代性是不同文化共同的发展规律,是文化中的一般性因素。文化除了时代性之外,还有民族性。即使是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文化的民族性是不同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是文化中的特殊性因素。文化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性和特殊意义的民族性,哲学的辩证原理告诉我们,一般总是寓于特殊并通过特殊而存在,在用文化学的视野指导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综合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竞技篮球运动是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竞技篮球运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现代竞技篮球理论和实践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竞技篮球的现代阶段表现出与其它时期不同的特点。现代竞技篮球强调通过快速的移动和转移球来获得进攻的机会,从双手胸前投篮到单手肩上投篮再到今天的抛投,从阵地进攻到抢攻再到今天的跑攻战术,[7]竞技篮球的发展时刻体现着时代性特点。竞技篮球运动的时代性是竞技篮球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一般性规律,是其他民族可以借鉴同化的。比如:共同的文化发展大环境,时代特点的篮球理念,普遍认同的技、战术,普遍采取的训练方法等。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就是利用同一时代文化的特点去解读竞技篮球运动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规律。竞技篮球运动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尽管现代竞技理论日趋科学,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影响,相同的运动规律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认识的方式和采取的措施就有明显的差异。以洲际区域剖析,美洲的打法是以技巧与特殊的身体机能条件结合,形成以个体作战和几个人组合作战型为主体的打法。欧洲的打法是以粗犷、凶悍、整体型作战为主。亚洲是以作风、体质为基础的技巧和快、灵、准的整体型为主体的打法。[8]竞技篮球运动的民族性特点是不同民族对竞技篮球的理解,是不同民族特点的体现,是竞技篮球发展的特殊性规律,是其他民族所没有办法同化的。比如:不同的身体形态特点,不同的文化特点造成的篮球理念的差异,不同的战术流派,不同的技术特长等。把握文化的民族性,就是利用文化的多样性去理解竞技篮球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开发竞技篮球的规律,形成自成体系的民族特点,发挥自身民族文化的优势,从而也形成竞技篮球运动发展途径上的多条脉络。
    总之,从文化学的视野发展竞技篮球运动,应该把握文化和篮球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两种不同属性,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又要挖掘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竞技篮球运动发展规律为核心,促进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多样性和特殊性的和谐发展。
3.2 文化的综合创造与竞技篮球运动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体系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以文化学的视野指导竞技篮球的发展,必须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做到取长补短,融合多种文化体系中的积极文化因素来指导竞技篮球的发展。任何文化系统都包含若干文化要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内在文化要素,要做到取长补短,发展创造文化,必须了解文化要素和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张岱年认为:文化要素和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有种种复杂的情况,其中有两种特别值得注意的情况:一是,可离与不可离的关系;二是,相容与不相容的关系。这两种关系既存在于同一个文化系统内部,也存在于不同文化系统之间。这两种关系既是它们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根据,也是它们可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根据。[1]根据这一理论可以演绎推论,如果文化要素不能脱离原文化系统时,这些文化要素也不能存在于新的文化系统中;文化要素能否融合于新的文化系统,是文化能否被继承和创造的基础。新的文化的综合创造,需要不同文化系统的相互借鉴,应该抽离那些可离原文化系统的文化要素,并且要在这些文化要素中找到能够与新的文化系统相融合的文化要素。
     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就是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庞大的电视媒体、网络信息使得全球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全球化背景为不同文化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不同文化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影响,并可能综合创造出有别于原文化系统的新的文化。中西文化是两大不同的文化系统,各自的文化在处理其所面对的对象问题的方式上产生了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处理人对自然的关系是讲究“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讲究“外在征服”;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对人之间的关系是讲究“和与中”,西方文化则讲究“平等竞争”;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自身的关系是讲究“崇德利用”,西方文化则讲究“外在超越”。[4]中西文化各自的这些文化要素与各自文化系统是可离还是不可离,与不同的文化系统是否相容,成为了中西文化综合创造的关键。我们知道,上述三种不同的文化要素是伴随着各自长期的文化背景而产生出来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始终存在于自己的民族中,并没有伴随某一种制度而产生和消亡,体现的是各自文化的特色,可以说这些文化要素自从产生以来就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能够脱离自己文化系统而存在的。从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来看,近些年来不同文化之间互补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比如:西方文化追求“外在征服”的缺点在于,认为人脱离于自然界之上,过分的追求通过思想、知识去改造自然,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被西方许多国家拿来解决在征服外在世界过程中度的把握。又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与中”的缺点在于,遇事讲关系讲感情,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该进行激烈的争斗。而西方文化的“公平和竞争”用规则和竞争,保证人与人之间处在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也日益被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借鉴,从而保证公平和提高办事效率。因此,这些不同的文化要素能够从原文化系统中剥离出来,直接或经过改造后容纳到新的文化系统中去。
竞技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其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要从文化学角度找到竞技篮球发展的思路,除了必须使文化要素与文化系统相融合,还必须使文化要素或新的文化系统能够与竞技篮球运动规律相融合。竞技篮球运动的规律有:集体性规律,即强调团队的协作;对抗性规律,即强调攻击性;转换性规律,即强调速度和变化;动态性规律,即强调运动、发展和变化;统一性规律,即强调竞技能力、竞技状态等的统一。[8]针对这些竞技篮球的内在规律,我们应该挖掘不同文化系统中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要素,引导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方向。比如:根据集体性规律和对抗性规律,实践中就应该注重利用文化因素促进运动员对抗和协作意识的协调发展。可采取:针对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中国运动员培养过程中,可以侧重个体对抗意识的培养,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运动员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侧重集体协作意识的培养;根据统一性规律,实践中就应该注重利用文化要素促使运动员形成适应运动规律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可采取:从少儿运动员的培养开始,就强调通过文化因素培养运动员与竞技篮球运动规律一致的参赛情绪、参赛意志,从而激发运动员竞技状态与竞技能力产生最佳合力。
    利用文化的综合创造促进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不仅要使文化适应竞技篮球的运动规律,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规律中的制胜因素。制胜因素是指对专项运动成绩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3]竞技篮球运动的本质就是强力对抗下的准确。[9]要求在凶悍对抗的争夺中将球准确地投进篮圈。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主要制胜因素可以归纳为:“高、快、准、狠”。[3][10]高,不仅强调身材高大,而且在技战术尚体现为高举高打。快,不仅要求进攻快速有效,而且攻守转换迅速合理。准,要求传球、投篮准确,并且稳定。狠,要求身体素质要强,对抗要狠等。针对这些竞技篮球的制胜因素,我们应该把握文化中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要素,并在文化的发展变化中,引导运动员挖掘现有制胜因素中更深层次的技术、战术思想甚至发展更多的制胜因素以及各个制胜因素之间的组合形式。比如:在运动员选材中,应该选取那些身体形态、机能及心理和智能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技、战术的人参与训练;抓住竞技篮球攻击性强的特点,从少儿体育的培养开始就合理安排身体接触性练习,在合理的身体对抗中发展积极的攻击性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利于对抗的体型和体能等方法;
总之,根据竞技篮球运动的规律和制胜因素,综合不同的文化要素,促进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在运动员处理先天性竞技能力和人体极限能力的关系上,应该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外在征服”的统一,即遵循先天竞技能力和人体极限的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认识和开发先天性竞技能力和人体极限能力;在运动员处理对抗和协作的关系上,应该是追求“和”与“竞争”的统一,即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突出个人对抗;在运动员处理后天性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关系上,应该是追求“外在超越”和“崇德利用”的统一,即重视体能、技、战术和体育心、智能的综合发展。

4  结 语
    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理论的支撑,也需要从不同的文化视野来获得启示与突破,本文着眼于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核心——竞技水平,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出发针对竞技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篮球运动员,论证了文化对竞技篮球发展的三种具体影响方式,并从文化学的视野提出了两点发展竞技篮球的文化学思路。诚然,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文化是影响竞技篮球运动发展最为深刻,同时也是最为稳定的因素,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高低、竞技能力的强弱,都无不关联着一定民族或一定时代的文化,文化视角下的探索无疑能为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2-5.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35.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7-319.
[4]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20-74.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研室,2002:71.
[6]荆永根.中国篮球的文化哲学背景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6):57.
[7]薛岚.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13.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12.
[9]杨桦.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60.
[10]宫士君等.竞技篮球制胜原理及我国认识现状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1):45.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5462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