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7期
 
广西宾阳舞炮龙的文化学分析

2009/7/23 9:12:32 浏览次数 5072  

黄晨华  莫少强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23)


摘  要:随着宾阳炮龙节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影响不断扩大,在人们心中已经打上了“观光、祈福”的烙印。中国舞龙文化源源流长,舞炮龙依然脱离不了其体育的本源,在整个炮龙文化体系当中,各种子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一步将炮龙文化中的体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能更好地提升人们对舞炮龙的欣赏价值,以促进炮龙文化体系不断完善。
关键词:舞炮龙;文化;健身;

1  炮龙文化概说
    龙向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在各种节庆中,舞龙成为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助兴方式和趋势。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龙文化的理解不再处于一个中低层次水平中,那不仅仅是一种信仰,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选择更是一个时代、一种文明的体现。多年以来的文化积淀,使宾阳炮龙节从一个只是道听途说的活动发展到被喻为“东方的狂欢节”。舞炮龙对人们的吸引大大超越了一些实在的竞技活动,将炮龙文化回归与它的健身与观赏功能,是促进炮龙文化更好地发展的源泉之一。
宾阳炮龙节被众人所认识与接受的时间也只不过区区十几年,相对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炎黄子孙所认同的龙文化,可谓相差甚远,望尘莫及。提起广西宾阳,先前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小县城,更不知道有炮龙。中国地域宽广,地名不计其数,但总有一些地方会给人们留下一些特别的印象,总不能忘记当地的文化。社会学家里德•贝恩认为:“文化是以社会符号为媒介的行为总和。”这样的理解强调将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代表这么一个地域的特色,并同时向世人展示。由于社会的分层不同,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的不一致,造就了县域文化的大相庭径。从数十年前有名的“宾阳山寨文化”到如今已成功收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炮龙文化”,体现了勤劳善良的宾阳人一代代的不懈努力。“炮龙文化”的演进与发展,让人们感受舞炮龙狂欢所带来的身心娱乐的同时,很少人会记得这样的形式原本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一。本文将从舞炮龙文化体系当中所包含的多种文化因素着手,对他们进行深入地剖析,通过对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文化形态---人文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进行研究,为炮龙模式的成功推广不断挖掘符合人们需要的元素,以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发展。

2  中国舞龙文化的社会底蕴
    每当人们提起龙,许多人都即刻将其与中华民族相联系起来,不仅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代名词,同时其深远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民。泱泱五千年文明所造就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全球正经历“金融海啸”的危难时刻,龙的传人所做的每一分贡献、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龙文化的深远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在中国农历春节的第一天,舞龙成了华人们的头等大事,正犹如美国人过圣诞时不能缺少圣诞树一样。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同时让该民族产生了无限骄傲的民族自豪感。
    对于中国龙文化的探究,许多学者都独具各自的见解,大多数都通过对古书中龙的形象的记载来制作龙,首先都承认龙是经过人类的想象而将其形态与特征描绘出来: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一种复合型动物。其次将龙在生物界的中的地位及所具有的特殊能力展现出来:是“龙鳞凤龟”四灵之首,是“龙龟象鹤”四寿之头,更是吉祥喜庆、被膜拜为神兽之冠,是能游水、走陆、腾飞的动物。这些对龙的特征的聚合,充分表明了人们对龙的崇拜与接受,也印合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种文化的包容与奇特。
    龙作为一种图腾,一种人们膜拜的形象,只是展现其自身的特性之一,将其展示得更加完全地乃属其在社会不断变迁和发展中所为人们需要而迎合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特征。

3  中国舞龙文化的社会价值综述
    在人类社会发展当中,一个事物不断被人们所接受,并体现其在对社会发展中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其社会价值。舞龙运动的存在至今已数千年,对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其社会价值的研究主要成果均肯定了舞龙运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并且在不同地区、不同风俗的具体社会环境之中的表现有所不同。
    众多学者对舞龙运动的社会价值开发进行了研究,陶坤等人在《现代舞龙运动的社会价值研究》中认为,现代舞龙能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具备竞技体育的价值、促进全民健身的价值及文化娱乐的价值。同时指出,现代舞龙运动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取向在不断地流失,并在不断地走向一种竞技体育的发展道路,不利于舞龙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唐韶军在《开发中国舞龙的社会价值》一文中,阐述了中国舞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它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点缀和丰富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应及时开发出来并得到充分肯定,才能加速舞龙运动的发展;《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的作者雷军蓉认为,舞龙运动的社会价值功能包括了教育功能、弘扬文化功能、民族凝聚功能、健身娱乐功能、经济运作功能,研究、继承和发展舞龙运动,应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其联系中华民族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对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关研究深入揭示并阐明了舞龙运动的社会价值,对舞龙运动的发展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在文化体系当中,各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同时亦存在着一种文化因素在某个事件中的特殊阶段起着主导作用。在宾阳炮龙文化体系当中,随着政府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在旅游文化被较为充分挖掘出来的同时,对其中的体育文化相协调发展的探讨与研究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4 节庆活动中舞龙文化价值的体现
    中国的农历中有着二十四节气及多种节庆活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祖先们就把一年的分为四时、八节、二十四气,这就为传统体育活动及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靠和方便的载体。节日是日常生活的轴心,年复一年的生活文化之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此为轴心编织出来的,其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春节是一年之始,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团圆佳节为舞龙运动的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无论是宾阳炮龙节的起源还是各地节日中的舞龙,都是以这项运动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对舞龙的目的、形式及时节的选取等方面的研究著作代表即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古书所记载的龙的雏形为现代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说,节日间舞龙运动的传承与发展体现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和谐。

5  对舞炮龙及其文化特征的介定
5.1 以舞炮龙的形式与内涵来探究其文化特征
    通常人们看到的舞龙需要配乐及引导,竞技舞龙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与依赖更高。宾阳县的舞龙由锣鼓队、龙灯队、古乐队为前阵,龙在引珠的开路下顺着街道翻腾,不停地在居民及游人所燃放的鞭炮中前行,体现着一种顽强与奋进的活动,被人们成为“舞炮龙”。舞炮龙的称谓之所以区别于舞龙,关键在于“鞭炮”的作用。鞭炮在节庆活动及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中所起到的是一种助兴的作用,而在宾阳炮龙节当中,“炮”与“龙”俨然合成了一体,没有爆竹,也就没有了人与龙的互动与狂欢。
    “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这是宾阳人民长时来对舞炮龙活动的描述与祈祷。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是宾阳的炮龙节,对于这个节日的起源,宾阳人说不清楚,宾阳的县志也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最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说法有三种,一是祝捷说,即当时在北宋侬智高起义时,当时官兵与起义军就在附近激战,但未分胜负。于是官兵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一这天全城扎起炮龙张灯节彩,而城里居民提前过起了元宵节,城内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侬智高探得消息后被迷惑了,以为对方正在过节不会有军事行动,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官兵突袭打败了。此后,当地的居民便每年都定期过起了炮龙节。二是输入说,是有关炮龙节由外来的舞龙文化随着人们生活处所的变迁所形成的。三是演变说,是由古宾阳人民为了让彩龙不那么易被鞭炮炸坏,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舞龙形式演变而来的。不管是哪种类说法,都表达了人民希望通过舞炮龙来祈祷安宁、构筑和谐人居环境的愿望。
    舞炮龙不仅具备了舞龙运动的各种价值,同时随着影响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人文旅游文化在人们的心中已超越了本身所具有本质的体育文化。与宾阳炮龙狂欢相似的形式还有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的舞龙。同样是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期间的舞龙,炮与龙之间的结合形式被三防人称为“调龙”。宾阳的炮龙节由于近年来的宣传力度逐渐加大,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三防镇处于较偏远的山区,这里的舞龙也就成为当地人一种祈福、娱乐的手段。三防人所舞的龙中龙身以拱笼的形式为主,在拱中点燃4支蜡烛,龙到每户时也都被居民们以炮相迎,他们以将龙身及龙头里的蜡烛炸灭为目的。每家每户所准备的鞭炮并不是很多,在与龙齐舞的互动中,如果龙全身的蜡烛灭了,鞭炮声随之也会停止,待龙队将蜡烛点燃后再重新开始,其中还有“插花”、“膜拜”等仪式。而当今宾阳人的舞炮龙就省去了其中的一些程序,加之游客的数量猛增,鞭炮的燃放量也愈多,在增加其观赏性的同时,也给舞龙人以生理上的挑战,对舞龙龙队队员体力上的考验。从宾阳炮龙文化的发展过程来看,三防镇的舞龙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宾阳炮龙的雏形,它在节庆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是观赏、娱乐、健身等文化因素,而宾阳的炮龙节在为游人展现的过程中,其深厚的体育文化内涵就自觉地成为了整个狂欢活动的支撑。

5.2  舞炮龙文化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1)重新唤起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炮龙起源至今也经历了两年一百多年的洗礼,期间也曾有过舞炮龙活动萧条的时期。从舞炮龙起源至解放前,是舞炮龙开始发展的阶段,这时人们只是想将一种祈福与欢庆的意愿保留和延续,所积淀的文化古朴而平实;解放后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人们生活的需要,舞炮龙文化被赋予了传播民族文化的任务,给这个年代的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愉悦享受。笔者孩时与伙伴们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日,在炮龙中玩耍,放烟花、钻龙肚,与全城的男女老少们尽享舞炮龙的乐趣;九十年代末,由于当时民众的安全意识不够强,舞龙时所燃放的炮竹引起众多安全隐患,以及受到政府不提倡的态度影响,使得舞炮龙只在老街等少数街道开展。直到2005年,在各界人士的呼吁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形式下,政府为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新着手发展具有无限潜力与价值的炮龙节。
    舞炮龙文化在一种与外来文化相比较的境地中,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且在各方面的努力下,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经过2005、2006两年的尝试,宾阳县政府于2007年冠以炮龙节一个全新的名号---百龙舞宾州,并将其延续使用,作为整个舞炮龙文化体系的代名词。舞炮龙文化从此融入了社会文化大发展的潮流之中,这不仅重新唤起了宾阳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创新意识,而且是社会文化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新条件下做出的选择。
    2)加速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当地政府以炮龙节为契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做足了文章,是的宾阳县城及周边地区成了每年游客在欣赏舞炮龙之余的好去处。政府当初就本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出发点与切入点在大力改善城镇基础建设之后,增添了对人文旅游文化的挖掘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为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契机。炮龙节正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了展现其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台。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城市最吸引热的地方就是该地方的标志性事件。炮龙节已经成为宾阳的一种标志,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宾阳染迎接客的一种方式。不少本地人将炮龙节祝为真正定义上的过年,而除夕只是保留几千年的传统罢了。可见炮龙节文化带来的民众社会心理变化是巨大的。
    3)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标志性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所能给当地带来最直观的东西就是经济效益。旅游资源所是有的这种特性,归依结底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某个事物发展方向的动力。宾阳炮龙节的狂欢活动在晚上,而时常到深夜或凌晨才结束,这也为当地的服务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聪明的宾阳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不仅为旅游人在观赏与狂欢之余提供当地的特色的美食,而且一些娱乐场所是旅客与当地人时常兴临之处,宾阳县以民营经济为生,对炮龙节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7年炮龙节当天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超过7000万元,2008年,2009年两年随着游人超过20万,经济收入远远不至2000万元。
    4)改变了当地人节日间的健身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大多数人都只为走亲访友,健身也几乎被人们遗忘。舞炮龙是一项对舞龙者身体素质要求更高的活动,而龙队的队员各年龄段的人组成,基本上都在节前选拔完成,且去壮年的人数多,临近炮龙节,队员们就会集中在一起训练,每天至少都会训练1~2个小时左右,而大多街道的舞龙都追随过去的传统,一些中老年人在其中对舞龙的技术,配合等方面起着“传帮接带”的作用,人们将节日间的健身方式改变成了舞龙,带动了更多人们参与到其中去,而在炮龙狂欢前一天的“龙队展演”活动中,各街道龙队的比拼也是促进人们选择舞龙做为健身的一种方式。
    有关专家曾经对舞龙活动的动量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舞龙者在活动中的脉搏可达160~180次/分,在对活动中舞龙头的队员在表演完后的即刻心率测试中也表明,心率均达170~190次/分,在舞龙中,队员需要在鞭炮的轰炸之中来回穿梭,需要团队配合与健康的身体是保证,许多队员都表示,为了能为大家展现最精彩的炮龙,他们平时都积极的进行健身,以最健康的身体投入到舞炮龙之中。舞炮龙也不并不是一种观赏,它的到来与发展更是对人们健身的必要要求更高。
5.3 舞炮龙文化体育中的体育与旅游文化的地位比较
    在舞炮龙中,人们更多地是看到旅游文化给他们带来一种喜庆,都对舞龙中的体育文化理解甚少。在一种文化体系中,许多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同时是发展不平按光的。在舞龙文化之中,体育文化是整个炮龙文化形成的根本基础,旅游文化则是其发展的动因,影响的种子文化发展的因素当中,不与政府,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如今在炮龙节成功推广的背影下,体育文化所处于一种几乎被人们所逃避的角落,舞龙对外地的小事来说是一种欣赏与互动,而对当地人来说则是一种健身与文化的传承,只有当以舞龙为起点的全民健身活动铺开,才能促进舞龙活动更具观赏性。
    在炮龙节节庆的活动体系中,“龙队展演”比赛代表着当地人民已经意识到体育因素的作用,而许多游客是在正月十一这天到达宾阳,来看舞龙之前,都想亲自去舞动摆在各个广场的炮龙来体验舞龙的乐趣,以观赏娱乐带来健身,是促进炮龙文化发展的另一种途径,也迎合当地人与游客的需要。虽然体育文化只是暂时被旅游文化所抢了风头,但两种文化的相互协商与融合,将会使舞龙文化的生命力更强,而这些都将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与实践。

6 结 论
    1)中国舞龙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得节庆中的舞龙活动丰富多彩,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舞龙,所体现出来 的观赏性与娱乐性更能吸引人。
    2)舞炮龙文化体系当中的文化旅游文化 与体育文化相互依据,相互发展,在旅游文化被充分挖掘同时,对体育文化的来源才更能体现社会文化的选择。
    3)舞炮龙活动影响着当地人节庆期间的生活方式,以而全民健身活动将供了一条重要的发展道路,可通过舞龙进行体育课堂,发展迎春体育活动等形式来促进健身的发展。
    4)通过加快宾阳炮龙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步伐及建立民间炮龙学校等途径,进一步弘扬炮龙文化,不断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融合展现给人民。

课题来源:2008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 让体育文化与炮龙齐舞—对广西宾阳县迎春文化发展的研究(编号:2008106030403M16)

参考文献:
[1] 唐韶军.中国舞龙的技术风格及社会价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3] 伍广津,何卫东.舞炮龙文化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
[4] 炮龙节.宾阳八名[M], 宾阳县政协文史宗教委员会编,2005,10
[5] 张吾龙,杜晓红,邵磊. 舞龙运动的文化底蕴及其社会价值[J], 体育文化导刊,2007,4
[6] 雷军蓉. 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7] 颜姿. 节庆活动中的文化展示——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3)
[8]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4,5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5417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