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9年12月09日)的施行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2年04月07日)的实施再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2007年04月04日),是国务院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重要措施,这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改革促使体育教学趋向创新与自主、平等与和谐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课改 小学体育 教学 改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课改过程中获取教学灵感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标准》指出:“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角色的转变使广大的教师如释重负,有利于张扬教师的个性,拓展教师的教学风格、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教师的职业观、成长与发展观、师生关系观、教学观与责任观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一:从职业式的“教书匠”改造成事业型的“教育家”。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认为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是个称职合格的教师。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对“教育家”愈来愈看重,道德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渐长、业务能力的提高无疑成了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广大的体育教师把培养乐于运动、敢于创新、善于交往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这一工作视为自身价值的体现。 表现二:从“我只做”的传统观点转变为“我要做”的全新理念。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使广大的教师从“束缚” 的传统教学走到了“自由”新课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机械地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备课教学,完全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也谈不上脱离大纲,自编教材进行教学。新课改足以让教师的创新思想、才能智慧、特长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水平、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教学水平上,角色迅速从“我只做”转至“我要做”,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性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革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诸因素也无形中增加了其难度,使体育教学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之中,这就需要探究与改革目前体育的教学思路,寻求切实有效的途径,新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是出现了“愉快教学”、“差异性教学”、“自主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体育教学推陈出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同时也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不断充实完善,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改变过去体育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尝试到“快乐、自主、创新”,达到身体与心理“双赢”效果。 (三)体育教育的渗透 教育是培养人的系统工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体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体育意识的系统工程,即培养人终身体育的意识。王谦培注①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要让学生像国家队那样去拿金牌,而是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还能结结实实地干一辈子。”这样的观点,越来越被广大的体育教师认可。竞技体育长期左右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举国体制”到“全民皆兵”现象几乎影响了几代人。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9年12月09日)的施行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2年04月07日)的实施,是国务院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重要措施,这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学校体育走的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脱离了竞技体育的“束缚”,学校也因此由注重竞技体育转变为注重体育教学。学校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校体育教育旨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人们也意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学习体育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使其更为科学与合理 1.教学内容应遵循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内容应结合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进行有针对性选择与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创新,必须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领域水平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教材内容要科学性――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仍然要有所体现,教学运动符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再有教材内容要有合理性――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雨天与晴天的变化、天气凉爽与闷热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体育教学时常面临的困惑也是新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符合地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 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包括身体机能的发展,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师集思广义,探索研究,创新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地域性运动项目” 注②引入――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创新项目的开设――开发与创新新型运动项目;传统项目的革新――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编写实施教学;校本课程的开设――各学校根据学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内容。这为落实与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学时,教师更多考虑教学内容要“以生为本”,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师基本走出了忽视运动注重娱乐或是忽视“技能”注重竞技的教学误区。 (二)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下四种不同的体育教师:① “穿旧鞋、走老路”――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学滞后;②“穿旧鞋、走新路”――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方法仍比较传统,教师对新课改比较漠然;③“穿新鞋、走老路” ――虽然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但教学方法仍比较传统;④“穿新鞋、走新路” ――课程改革冲击大,理念方法比较新,创新意识比较强。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发现“穿新鞋、走新路”的教师在教学时课堂教学气氛浓、学生探究意识强、学习兴趣比较高、师生互动较为频繁、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其余三种情况,课堂教学气氛沉、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兴趣不高。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创新教学思路,获取教学灵感的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通过革新自我中来发展自我,通过拓宽自我中来充实自我,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更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以及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注: ①王谦培先生简介:1950年进入北大体育部,从担任助教到后来主管教学,五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北大体育教学的第一线。1993年因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全国体育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体育刊物编委。 ②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引自2001年7月《体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体育教育展望》,季浏、胡增荦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5. 《体育教学》,《好的体育课应是主导和主体相辉相映》2007.9第5期,毛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