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9期
 
新课改下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教师教育的启示

2009/9/3 16:17:13 浏览次数 3358  

姜军亮 孙建鹏 
黄河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 河南 郑州


摘  要:体育与健康标准的颁布,对体育教师要求又有了新的目标、新的知识结构。为了配合体育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体育教师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以适应社会时代的要求。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思想出发,探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意义,以次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发展需要。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标准;建构主义理论;体育教师教育

    2005年,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已进入实验推广阶段,这给在第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思路、措施、内容和方法?如何掌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所需的观念、知识和能力?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和重新构建体育教学观?这些内容都对体育健康课程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体育健康课程的授课者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想把课程准确地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体育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重新构建自己的科学知识,使自己的教学素质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

1 体育健康课程的本质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中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注意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探求精神、勇于实践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过去以教会学生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做法,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者变为主动者。强调了满足中小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能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学会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发生根本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而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教师仅有知识是不能胜任教师工作,一定还要有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构成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从被动的“教书匠”转变为拥有先进的体育思想和观念,懂得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课程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者。
    从体育健康课程的本质和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来看,要真正实施体育健康课程,那就必须纠正体育教师的教育观,重新建构体育教师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师教育的进一步提高,莫过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它能够帮助体育教师建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形成。

3  建构主义理论
    20 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风靡全球这一理论来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急吸纳进来并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叫做同化,即对原有结构的扩充:当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急,认知结构须发生重组与改造,这一过程叫做顺应,即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变随着同化与顺应的循环,就形成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的建构过程(程东元、沈彩芬,1999)由此可见,认知就是使“同化”与“顺应”达到相对“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他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由较低水平的“平衡”持续不断地向较高水平“平衡”的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Pianet, 1972)。因此,建构主义对学习和知识的理解为:l)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2)知识是被建构的,而不是天生的,不是被动地被吸收的;3)知识是被发明的,而不是被发现的;4)所有的知识都具有个人性的和独特性,同时,所有的知识又都是社会性建构的;5)学习在本质上是赋予世界意义的过程;6)有效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去解决有意义的、开放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4  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教师教育的启示
4.1 体育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和修正需要体育教师自己的主动建构
    体育教师信念是指体育教师所持有的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近年来有关教师认知的研究也表明,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对自己以及对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的信念。因此,体育教师信念的转变与适应,对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是至关重要的。当体育教师的根本信念受到挑战时,不管这挑战来自何方,在情感和认识上都被看作是对自我的攻击;而且,一般来说,最初的反应就是维护自己的信念体系。当体育教师的信念不再是对现实的恰当表征,或者即使转变信念很有必要时,体育教师也不乐意寻求策略去改变或放弃那并不正确的信念。因此,使体育教师的教育信念得以转变和修正的最有效途径应是体育教师的主动建构。只有通过体育教师的主动建构,才能使之意识到自己所持有信念的不恰当性,才能消除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抵触情绪,突破和超越己有信念的限制,形成新的信念。其次,体育教师的信念常常作为“内隐的理论”深置于各种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体育教师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性知识,并且很少能被清晰地认识到或进行深入的反思,但又时刻都在影响着教学实践。因此,必须让体育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实践背后隐藏的深层观念和思想,从而才能使信念由内隐性转化为外显性,才能够被体育教师认识和反省。同时,体育教师教育信念的内容也需要吸收和融合建构主义的思想。建构主义作为现代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助者,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正是体育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现实,所应形成的教育信念的内涵。
4.2  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化需要体育教师自己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的作用,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如此,对作为成人学习者的体育教师更是如此。教师学科知识的学习不能仅记住一般的概念和原理,还要在己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科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了解其内涵,把握其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习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灵活而实用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体育教师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提供了方法和途径。而且,教师知识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能直接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只有将学科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学科教学知识是多种知识的综合,从其构成来看至少包括关于特定学科性质知识、课程安排知识、学生前概念和错误概念的知识、教学情境的知识等。它与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和累积。体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并不是随着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的获得而自然获得的,它的获得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带有明显的个人、学科和情境特征。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教师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3 体育教师个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形成需要体育教师的主动建构
    对体育教师知识的研究大体上表现为两个方向:一是专家学者从学术的角度将体育教师所知道的事情与知识加以分类,探讨体育教师知识的构成,以严谨的逻辑和体系将其理论化;另外就是从体育教师本身着眼,让老师们叙说自己的经验,从经验中归纳分析出教学的意象、规则等,这类知识就被命名为“教师实践知识”、“教师个人理论”等。有的学者干脆直接将体育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体育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般是指体育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这类知识是体育教师教学实践的基础,在体育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虽然不如理论性知识显而易见,但在体育教师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理论性知识)时起过滤的作用。它不仅对体育教师所遭遇的理论性知识进行筛选,并在体育教师解释和运用此类知识时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次,它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功能,指导甚至决定着体育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虽然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缺乏明确的意识,但它实际上影响着体育教师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做法。再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涉及很多因素,具有高度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情境性。虽然研究界己经概括出一些教学理论和原则,但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因此,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教师主动建构和反思的过程。
4.4 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以建构主义的思想培养和培训体育教师
    新课程改革不仅改革课程内容,也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探究学习、建构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和教学方法之一,期许体育教师能够胜任指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和建构的任务,体育教师自身就要接受探究学习和建构学习的训练,使体育教师建立探究和建构的理念,掌握探究和建构的方法,唯此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自如地指导和运用建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饶雄健.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 Pianet.J.The Princiles of Generic Epistemolony[M].W.Mays.London:Routledne﹠Kenan,1992.
[3] Richard Fox.Constructivism Examined[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1,27(1).
[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5] 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174948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