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朗,梁丽珍,吴小花 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击剑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和项目特点与武术具有相似特征。本文在分析击剑运动由格斗演变为现代体育项目的变化特征,寻找其演变思路的基础上,发现中世纪的击剑和现代击剑相比,从器械装备、防护用品到场地、规则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根本原则就是强化安全性,并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塑造了击剑运动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对武术运动而言,筛选合适的子项目,进行合理的改造以提高安全系数,并保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是武术入奥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武术;击剑;安全性;改造;发展;文化特质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杰出代表,推广和宣传武术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中国体育文化建设及大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经验来看,借奥运会契机是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平台。[1]由中世纪欧洲格斗演变而来并代表欧洲宫廷贵族文化的现代击剑运动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已列入比赛项目。而被我们视为“国粹”的武术,从1936年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在随后的七十年里,却始终徘徊在奥运会的大门之外,在本土举行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作为特设项目步入了奥运殿堂,这不仅凸显了武术入奥的尴尬局面,也证明了武术的奥运之路还很长。其中原因何在?部分专家认为武术入奥的最大困难是以西方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奥运会文化与东方体育文化内核的相悖,但是柔道和跆拳道的相继入奥,显然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应该说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也试图吸收和融合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精髓,扩大文化基础,使其更具世界性[2]。因此,笔者觉得,应更多地思索武术改革的力度和着眼点,关注和加快武术自身的改革,而不应该简单归结于西方体育文化的排斥。 中世纪以来,西方体育项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足球、篮球、自行车等项目都是在现代的体育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就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众多奥运项目中,击剑与武术具有共同渊源和相似经历。作为传统的西方体育项目,击剑应该是传统体育的精粹。但是观察现代击剑和中世纪以前的剑术,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是击剑运动现代化的过程。因此,科学分析击剑运动的演变规律,对武术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1 击剑运动的特点和演变 剑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重要代表,能劈能刺,重量相对较轻,在东西方军事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相对于长枪、刀、锤等,剑术的掌握就更为注重技巧和招式,因此需要必要的正规训练和较为全面的身体素质。人们佩带剑不仅用来作战防身,更是一种身份地位、正义和信仰的象征。随着科技的进步,剑伴随着火器、大炮的使用而逐渐退出战争舞台,使剑术逐渐失去了战场上的军事价值。剑术如何保留下来就成为西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1643年前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当时法国的击剑服装和器具做了统一的规定,击剑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初具雏形。现代击剑运动不断向着强身健体和表演比赛的方向发展,变成了一种运动项目。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击剑运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变革涉及到很多的层面,从器材、规则以及动作结构等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1 器械及服装的变化 击剑作为一对一对抗的持器械格斗项目,器械的特征对于比赛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欧洲中世纪,剑作为重要的兵器,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不管是从材质、加工工艺、形状,还是用途,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剑家族,包括了罗马式短剑、英格兰宽刃剑、单刃剑、长剑、刺剑、花剑等众多种类,不可能每一种都适合转化为体育运动。随着剑身的构造及剑术改进,击剑便由武技演变为一种体育运动。相对而言,刺剑由于其优雅的动作,较小的伤害成为体育家们的首选。 同时,也对比赛使用的剑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现在的花剑和佩剑都在500克以下,重剑在770克以下,剑身也进行了较大的处理,重剑、花剑剑身长90厘米,佩剑剑身长不超过88厘米,现代击剑用剑不开刃,四棱状的剑身不利于刺伤,剑尖为直径5至8.8毫米的圆,材质也采用更为柔软和具有韧性的钢材,即使刺劈到身上一般也不会发生伤害事故,有效降低了剑对于运动员的伤害。随着剑身的构造及剑术改进,击剑便由武技演变为一种体育运动。古代的斗剑则不受此限制。 此外,防护用具的开发为击剑技术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击剑项目是现代体育中防护最为严密的项目之一,专业运动员的金属衣甚至能达到防弹效果,再加上护面和皮质手套以及特制的击剑鞋,层层保护,安全地进行一连串的攻防交锋。击剑运动的普及,成为一项大众化的体育活动,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的文化内核。 1.2 场地和判罚规则的限制 在战争搏斗中,剑术最终目的是制服或者杀死对方。在贵族之间的决斗中,为了强调公平性,比赛的规则也比较简单,造成参与者的严重伤亡,因此,在满足人们享受击剑的决斗热而又不至于伤人的基础上,为击剑寻求合理的不损伤人的比赛规则就成为客观需求和必然趋势。 比赛规则的变化,除了体现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外,保障比赛的安全性也是现代体育的基本要求。在拳击、跆拳道等项目任意游走、消极比赛等动作,在击剑项目中很难实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场地限制,击剑的比赛场地全长18米,剑道为长14米,宽1.5~1.8米,高10~50厘米的金属材质赛道。在此狭长的比赛场地上,剑手只能前进或后退,横向移动的范围很小,不能向左右移动,客观上促进了技战术的发展和比赛激烈程度及观赏效果的提高,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其次,确定了有效攻击部位和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根据比赛时间、场地和剑数等规则限制,对击剑运动员出手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保证了比赛更加公正、公平,促使运动员,客观上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积极主动,把重心放在运动技战术的改进上,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增强比赛的观赏性,推动和促进了击剑运动的发展。[3] 1.3 技术动作要求 比赛规则和场地的调整与限制,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动作结构,意味着运动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谨慎观察,能攻能守,以攻为主,积极阻截。对运动员在场上的观察能力、抗干扰能力、适应裁判员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花剑和重剑以刺为主,佩剑是既劈又刺,国际剑联对佩剑竞赛规则修改后,变革了传统技战术打法,更加强调积极的进攻意识和主动进攻能力,主动进攻成为得分的主要手段,同时攻守转换的频率加快,交锋次数增多,逐步使击剑项目变得更为规范,同时增加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水平,有效保留了击剑运动积极进取的项目特征。
2 击剑项目变化的脉络 几百年来,击剑运动的变化涉及到许多层面,但是其思想主线是什么?认真分析击剑运动变革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可以看到一个较为明晰的脉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现代体育有别于古代体育的重要特征。在击剑项目向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转化时,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比赛的安全性。在中世纪的各个剑种中,2-3公斤的大剑就是不开刃也可以很轻松的将人劈伤或者砸死,因此,选择轻巧的刺剑作为发展对象就成为必然。 进一步对于剑的形状、重量和材质的限定,防护服的完善加上严格的规则限制和处罚条例,本身就是为了提升比赛的安全系数,使击剑变成了一项精彩激烈而又安全的运动。到现在为止,击剑项目应该是护具最为全面的奥运项目,其固然增加了练习和比赛的成本,限制了击剑运动的普及程度,但是,这一系列举措,却有效体现了击剑项目对于人的安全的高度关注。安全性原则本质上也是现代体育最核心原则之一,是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脉络互相吻合。 2.2 保持固有的文化特色 但是,对于击剑运动的一系列的变革却没有动摇击剑运动的文化精髓,例如在强调积极进取的同时,注重公平竞争和绅士风度的保持,这从击剑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节和服装的要求可略见一斑。到现在为止,击剑运动仍然要求运动员的比赛服为纯白色,显示了其执着的文化追求。正因为这样,击剑运动被视为西方传统体育文化最重要的部分,被视为现代奥运中最高雅的运动之一。 尽管由于器材的昂贵和对于比赛设施的特殊要求使得大部分人很难接触到击剑,但是并没有影响击剑运动的地位,就在于作为西方传统体育项目,它体现了西方体育文化的最为精髓的部分。击剑运动将绅士风度和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有效结合起来,代表欧洲体育文化中最具文化特色的部分。这就如同钢琴在音乐界的地位一样,不会因为代价的高昂或者普及程度不平衡而影响其地位。因此,尽管击剑运动的器械、场地及规则等方面不断变革,但是对于服装、礼节的要求却没有一丝放松,体现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特色内涵,甚至在同样被视为贵族项目的网球运动已经放开了对服装的要求,但是击剑却仍然保留自己的基本特征。这也使得击剑成为西方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者,其超然的文化地位也使得薄弱的群众基础根本无法影响击剑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4] 在20世纪末期,由于奥运会的规模日益庞大,实际上已经剥夺了中小国家,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甚至像加拿大和希腊这样国家都因为举办奥运会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从根本上不符合奥林匹克全球化的目标。因此,奥运项目的瘦身就成为必然。但是,在此形势下,击剑的奥运会正式项目却从2个剑种,6块金牌增加到3个剑种,10块金牌,显示了击剑项目在奥运会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与击剑运动独特的文化魅力是无法分开的。
3 对于武术发展的启示 3.1 武术改造的价值取向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固然需要传承很多,但并不是意味着不可改变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人仍坚持正宗的儒家思想,在武术文化的继承中更是如此。但武术作为一个技击项目,发展成为以提高身心素质,增进友谊为根本宗旨的体育项目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一些相对危险动作和器材安全性很难符合现代体育发展潮流,运动规律及健身价值,如锁喉、叶底偷桃等攻击对方要害的技击方式,在搏击中固然非常有效,但在现代体育中重点强调道德教育和公平竞争等观念的背景下,因此必须予以摒弃。而锤、刀、长枪、鞭等器械因为很难消除其潜在的危险性,改造为现代项目也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因此,在改造成为现代体育项目时存在难以解决的障碍。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其中套路运动主要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因此,选择那些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是关键。必须对于各个子项目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对动作结构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定,邀请资深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探讨其对于人体体质和机能的促进机制,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以确定要重点发展的拳种或者器械类子项目[5]。 目前,散手作为新武术项目的重要组成内容,被视作是最有希望进入奥运会的武术门类。但国际奥委会在接纳体育项目时考虑遵循男女均衡发展的要求,故暂不推荐。此外,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尤其是允许肘部和膝盖的攻击,这很可能给运动员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时,相应的防护用品尽管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动作的随意性比较强和攻击比较多样化,为合理的防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普通的练习者很难配齐完整的护具,因此项目的风险性仍然比较大。因此,这必将成为制约散打进入奥运会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确定武术试图进入奥运会的重点项目时,必须从器材、规则、动作结构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合理的改造,不仅提高比赛观赏性和对抗性,更要全面提高比赛的安全性,尽可能杜绝比赛中出现的意外伤害,这是武术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3.2 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击剑之所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其代表的绅士文化和公平竞争思想代表着欧洲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所以相对于其他项目,击剑运动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欧洲传统体育的代表者。因此,在击剑运动的一系列改革中,这样的特征不但没有消减,反而进一步得到强化。武术如 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寻求武术的出路以及探讨武术的发展都值得认真思考。 在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的过程中,武术作为中国民族特有的文化产品,必然要为新时期的大国文化建设服务。大国文化的建设,首要任务就是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进而将其宣扬推广出去。因此,同击剑项目的改造一样,武术的改造中要确定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符合民族进步和发展需要的文化内核。因此,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才是武术发展的核心,这也是武术改造中坚决不能丢失而需要进一步弘扬的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武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也形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门派之争、墨守陈规等阻碍了武术精神的发扬。因此,必须首先确定武术发展,需要保持和弘扬的文化内核。[6] 中国武术精神,本就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与西方强调竞争,鼓吹“体育是和平时代的战争”不同,中国文化常引用“止戈为武”解释中国武术的人文精神,强调练武并不是为了破坏或者伤人,而是为了消除冲突,因此强调后发制人。此外,武术强调外在的动作和内在的精神的统一,特别是太极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种讲究凝神静气,身气合一,这就是武术具有了迥然与西方的文化特色。 基于此认识,鼓励竞争的散手固然有着其合理性,但是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实际上是一种西方化的体育项目,已经失去了东方体育的文化内核,所以很难被奥林匹克文化所认可。因此,必须选择能够充分突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核的项目,要坚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观点,在武术改革中凸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如太极、八卦、唐服等,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首先推介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内家拳种。因为其更能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以武技这一运动方式诠释着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特征。同时作为表演类项目,其安全性很容易得到保证,因此,更有希望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首先进入奥运会。 当然,太极拳作为表演项目,如何评判,不应该借鉴体操等强调动作难度等要求,而应该更多借鉴艺术体操或者花样滑冰等项目,强调运动员对东方文化的神韵和内涵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培养一大批能看懂武术,透彻理解武术的观众以及较高水平的裁判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积极在大学推广此类项目,但不应只是简单地学习固定套路,应在保留太极拳部分经典动作和神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如同体操中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要求。同时积极组织相关比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编排、动作的创新和规则的探索。此外,目前在武术的各个子项目中,在世界范围内最为普及就是太极拳,这也为其进入奥运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小结 4.1 击剑作为西方军事体育的重要组成,其演变为现代体育的变化是非常明显,其主要思路是强化安全性和保持文化特色,这也是击剑项目始终保持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地位的重要原因。其演变过程对于具有类似起源和项目特征的武术而言,具有主要的借鉴价值。 4.2 在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背景下,保持固有的文化特色和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求,进一步彰显华夏文化的特色应该是武术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武术的改革应该强化其文化特质,而不应该因为项目某些特征的改变而丢失或者弱化其文化特质。 4.3 对于武术而言,尽快筛选出适合改造又能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的子项目,并对其依据现代体育科学进行合理化改造,在动作结构、比赛的安排以及整体的器材开发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对项目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彻底剔除不安全的因素,是击剑运动对于武术发展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 蒋明朗,王建利.跆拳道入奥对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影响[J],武术•搏击科学,2008,(3):3-5 [2] 于文谦. 论文化自觉对竞技体育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2007,05:23-26 [3] 刘纯献.竞技体育与中国的和平崛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220-222 [4] 杨桦.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577-582 [5] 潘建军.现代击剑运动的特点与发展[J],新课程,2007,(3):102-103 [6] 陈彦.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问题[J]. 体育文史 , 2000,(02):48-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