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10期
 
对体育教学过程规律的再认识

2009/10/10 10:10:21 浏览次数 5682  

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曹官龙  215600
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 陆天桥 215600

摘  要: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决定教学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体育新课程正是这种规律发展的产物。体育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要素构成,大致可分为准备、实施和效果三个基本程序阶段。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主要是系统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经验,是高度简约化的学习,它即遵循一般学科的教学规律,又要按照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来组织教学,下面就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试作初步的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规律

1. 以身体练习为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规律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界定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可知,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从事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并通过大量的身体练习来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身体练习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体育课要求合理科学的练习密度,身体练习永远是教学的主旋律。在这里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教师不但要合理科学地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更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使他们在愉悦的自愿的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体育文化知识技能,掌握科学的健身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体育课的形式多样内容繁多则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各体育项目又有不同的特点,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时是速度和力量的对抗、有时又是机智和勇敢相融;他们之间有时要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有时却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时要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有时又要突破防线独挡一面。这无疑能提高学生交往能力,以及心理、观察、注意、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另外,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身体各器官系统都要参加活动,提高了其机能能力,新陈代谢加速,加之室外有阳光、新鲜的空气等自然力的作用,因而对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质增强、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量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的明显的作用。另外,在整个体育活动中由于学生是全身心地参与的,身体活动与各种心理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措施、教材内容、课堂常规,以及课上随遇的突发情况中都能体验到运动的情趣。因此,体育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均衡地发展。

2. 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但重复较多的规律
    新标准虽然不向以前的教学大纲那样规定许多死板的内容,但它同样有一定的学习领域,各学习领域又划分了学习水平,它是从庞大的体育运动文化体系中结合各年龄学生的不同情况精选出来的,是对学生各阶段达到目标的界定。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某些运动项目的技术与方法,这些内容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同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中主要传授的各项运动技术及方法更多地体现了项目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如田径与球类之间,球类与体操 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都有较专门的技、战术理论和方法,各项目之间并不存在理论上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各年段这些教学内容上都会出现。篮球、排球、田径、体操等这些项目可多次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学龄段,但各段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是新标准中提出的水平目标理论。也就是说,虽然教学内容是一样的,但水平目标不一样,在各阶段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它是相互交织的、递进的、相互联系的。总之,就一个项目的技术而言,从小学到大学,它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相同的,差异不大,小学传授的快速跑有四个环节,到了大学快速跑仍然是四个环节,只是水平目标不同而矣,这正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这也是新标准提出来水平目标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体育教材中,由于很多教材或者说很多项目本身有多种功能,同时兼有锻炼身体、教养、教育等多方面的价值与效益。新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降低了教材的难度,缩小教材的范围,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自选适合本地本校特色的教材和上课内容。所以体育教学要选择那些健身作用全面、效益多样、易于操作、学生喜欢、效果显著的项目来学习,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

3. 外界条件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经过优选大量的身体练习,而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与条件来保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学生运动时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及专门的体育设备,它不象其他学科那样,学生坐在教室里单纯从课本上获得知识,它要求学生要大量地参与练习,亲身体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就是“健康第一”,要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使自己学会锻炼、自觉锻炼,它要求有基本的物质设备和条件作为保障,学生单靠听是学不会打球的,单靠看也学不会游泳,所以,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受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制约。随着我们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将不断地扩大,加之学校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和重视,我们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条件将会不断得到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也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也要开动脑筋,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废旧的物品来自制体育器材,如旧轮胎、可乐瓶可以做障碍;橡皮筋作跳高的横杆或作等张运动练习;破的足球、篮球可以灌入细沙作大实心球等等,而且这些自制的体育器材即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满足学生练习之需,弥补体育器材之不足,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科学准确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是合理组织体育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群体健康水平的根本前提,也是当前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完善和丰富体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普通教育学》         谢景隆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 王则珊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教育学》              刘楚明    河海大学出版社


关闭窗口

你是第 4035399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