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10期
 
对体育教师“改行”的看法

2009/10/10 10:42:07 浏览次数 3804  

王超炜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  312000  


    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平凡又艰辛的职业,这是广大同行所发至内心的感叹和无奈。曾经在工作始就有朋友力劝我改行,他认为体育教师这个行当没有任何出息机会,到老了还是“穷人”一个,最多在学校当个小中层,老了还要被转教其他科目。经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感悟,我对这种看法有了怀疑,借以此文来修正这种看法,并能和广大同行共勉。

一、以教风立本
    教风又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结果。时下,我们有些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没有真正的总结过,只是凭着经验来备课、上课,虽然有固定的模式,但这不是风格,我们说的风格和经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而教师则容易将它们混合。教学风格是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每堂课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所应对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随课堂和学生的变化而有所创新,这样长期的应对与创新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往往在创新上止步,堕于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三段式”到快乐游戏化的“快乐体育”、成功体育,总是以外人的模式占据自有的课堂,仿佛每堂课都可以用这些模式来套。从中丧失了自己对课堂怎样上的深度理解和思考,曾一度将三段式的开头部分就是徒手操,快乐教学模式开头部分就是游戏,合作学习就是兔子舞。这样的课对于大脑是放假的,对于学生是应付的,对于风格的形成却是无助的。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与推广仿佛给当今的体育界带来一丝春的气息,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了脱胎换骨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时新而生动。但涉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却还是举步维艰,而且可能有些“异化”成份,这些异化表现在盲目地创新和哗众取宠。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有些教师就把它奉为教条,每堂课设计的意图都是自主、合作、探究,实质课堂中都是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在体育教学界形成一股浮夸的形式主义作风,有些学者也深刻的进行剖析和反思。笔者认为,事情还是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教师有这样的意图或者“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片面的追求和模式化,甚至妖魔化,这就不可取,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只是理念,而真正面对现实课堂是要教师经过分析客观情况而设计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有些教师将一节课安排的五花八门,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游戏等等,把课堂搞得如“集市”一般,这些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上都随意而为,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如蜻蜓点水,学生则浅尝则之,该练的没有深入,该讲的只是一笔带过,课堂可谓失去控制。这种教风是浮夸的教风,一是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学习的运动技术浅而生疏,深而不解其意;其二是自由思考、自由练习、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剥夺。教师的风格不是僵化的、模式化的,是灵活的、生动的根据学生和内容的特点,进行艺术化的改造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而且是有兴趣地发展。因此,他在处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自己独特地理解和领悟,这些独特的领悟和理解是建立在长期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每一次上课、每一个授课内容都是新的,对待每一批学生方法都是不同的,上完一堂课后是更加深刻的教学反思和总结,在接下去的教学中如何运用而不出现类似的错误。对待每一堂课中的火花、小插曲、小花絮,一些学生之间的辩驳、争论和碰撞都成为教学资源的生成,在生成中进行加工与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方法取之于学生又放之于学生,这样处理上课的问题,如,组织、分组、评价、表演等活动的开展都运筹帷幄,贴近学生。这就是教学的风格,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翻新和发展。

二、树文风“洗脑”
    文风即学风和笔风。体育教师历来重视术科操练,而对于文化课的学习较为疏忽,甚至排挤。这一点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基层的一些教师辛苦一辈子,到退休的时候还是中级职称,大多被论文所卡住。在学校里也是吃尽文化的亏,学校的考核中对教育科研,诸如,论文、案例写作和课题研究甚为讲究,别的学科教师三日成文,十日成章。而体育教师半天挤不出点牙膏来,就是肚里有货变成文字也就这么难!有些教师是东挪西凑,也不足上千来字,却是个四不象,被同事笑话,甚感懊恼,于是请人代写,或抄袭成风,不能真正的将实践中的经验转化成文字。
    是以,体育教师对学习的追求也少至又少,总能看到一些老师对于一些观摩课、优质课的听课不带任何笔记,在听课过程中谈笑风声,不听、不思考、不动笔,课后不谈论,大家一呼而散。我们在举办这些观摩学习活动时,前一天总能都到齐的(为了报到),后一天却人少了一半,整个体育馆人去楼空,对观摩的态度可见一斑。教研活动开展有形却无作用,体育教师在观摩之前总是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他人,认为上课教师在作秀,运用到现实中只会碰壁,然而,他不明白理念的内在引领作用,他既不欣赏外界的资源,对自己的课堂却自满而认为可以,固步自封,自行其事。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和理论素养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首先是理论的学习,基本的就是对教材教法的学习,我们发现有些教师人教版的书还没有真正的、细致的看一边,教学用书更不用谈了,至于课程标准他们认为只是教育改革者编撰意图,而无真正的实用价值,只求一字半解,至于目标领域有几个,领域中要掌握哪几层内容,重难点是什么,都不是关心之列。案头上没有任何的参考资料,对于现代体育教学的新动向一无所知。基本不订、看各类体育教学类杂志和学报,即使学校图书馆有也没有时间去看和查询有关信息。
    没有任何的信息和学习动机,这对于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认清形势,面对快速发展的课程和求知欲扩张的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已迫在眉睫,再也不能“天高皇帝远”,课改和我无关,凭着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足以应付时局变迁。基于,有些特殊困难我们可以逐渐克服,不能操之过急,比如,在每堂课上完后,回忆一下课堂所发生的你认为有意义的,用反思、小记的记录形式把它记下来,每个星期花点时间总结,然后变成更多的文字,坚持一段时间,可以发现思路也有了,材料也可以收集到了,那么文章也可以写长了。目前所谓体育教学文章大多是来自一线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做法,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在实践中遇到和感受到,只是没有把它记录成文而已。当然,这只是初级阶段,光是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毕竟你的课堂和思维是有限的,你所感悟的理念或许和现在的新理念有出入。对于外界信息的涉及还是很关键的,平时可以上网查寻,经常翻一些体育教学类杂志,对于新的理论需要理解和内化,不能当教条使用,用理论去解释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和人风正身
    人风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可以归结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上述已有所谈及,身正为范也就是说体育教师不仅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而且要和同事之间进行合作,共求发展。为人师表主要考虑到我们有些教师的一些日常行为规范,比如穿着,有些教师怕麻烦直接穿着西装和皮鞋去上课,这都是和体育教师的身份和规范不符的,有时不经意在学生面前吸烟和高谈阔论这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和学生的交流不只讲哥们义气,而是要真正走下“圣坛”,走进学生的心灵,对一些有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交换意见,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要动之以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参与练习的热情,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经常会存在,比如在带队训练奖金分配上,管理课外活动工作量的轻重上,评优推举上,外出观摩活动的参加与培训上等都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上都存在冲突的根源。如何解决上述矛盾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谅解,一些功成名就的老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让步和奉献,给新教师发展和学习的机会。新教师也不能仗年少气盛,维我言行,不顾及其他教师的面子,不尊重老教师,对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功劳等闲视之。这样新老教师之间难免会产生不和谐,从而影响组内的工作氛围,产生内耗心理。从我和其他学校教师谈起体育组教师之间的关系时,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他们组内关系处理上有隔阂、有排挤,甚至有冲突。这对整个教研组的发展,教师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下开展各项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做一件事多考虑是否会影响到他人的工作和利益。平时其他教师有外出活动能主动承担组内的日常工作,并承担课时,遇到训练和比赛,组内教师必须从大局出发,相互鼓励,相互帮扶,主动承担困难。同时,教师之间建立帮扶关系,努力为年轻教师成长提供适宜环境,开展“师徒接对”、“一帮一”等以老带新,以优促进的学习型氛围。

四、感言
    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不能抱怨客观的不公,人际环境的复杂,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不自卑自弃,不妄自菲薄。适时的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加强人际沟通,发挥自身优势,积累点滴实践,养成写作习惯;对于各类技能比武、优质课比赛要有准备地参加,争取获得好的名次,扩大影响,早日成为名师和骨干教师;谦虚对待同事,热心关怀身边的困难同事,赢得广大的人际支持,立足于学校岗位,我想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能不被别人看低,自身也得到较好地发展。


关闭窗口

你是第 4035292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