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1期
 
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初探

2009/1/7 10:23:24 浏览次数 4548  

张建明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10097


摘要:近代教育家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在我国近、现代体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体育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强种强族的思想;三育并进、体育为先的思想;体育运动普及化和经常化的思想;寓德育于体育运动的思想。这些给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许多的启示。
关键词:体育教育;张伯苓;体育思想

1 前言
    张伯苓,1876 年生于天津,他是中国奥运的先驱者、南开大学创办人及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首先在体育。他以倡导爱国教育和重视学校体育,为教育界所钦敬。发展体育、增强国民的体质是张伯苓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这样倾心体育、精通体育。张伯苓先生堪称是“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 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在我国近、现代体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今天仍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启示。

2 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强种强族的思想
    强种强族的思想是张伯苓先生体育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张伯苓的父亲以教私塾为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对私塾这种填鸭式教育深有感触。由于家庭并不富裕,父辈无心无力供他走科举之路,张伯苓读了几年私塾后便报考了时称“新学”、不用缴纳学费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 年,张伯苓先生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开始服务于北洋海军。时值中日甲午战争,当时北洋海军数量、质量都不亚于日本,却惨败于对方。兵败后的北洋海军,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张伯苓痛感祖国国土虽大,历史虽久,人口虽多,但是人的素质必须提高,“必须改造人! ”此后不久,威海卫被日本占据,后英国人要强租威海卫,而清政府无力相拒,只能听之任之。张伯苓亲身参加了威海卫交还一事,先看到日本太阳旗在威海卫降下,再看到中国龙旗升起,隔一日又看到改升英国米字旗。张伯苓先生亲眼目睹“国帜三易”,而印象最深刻的是中英两国水兵体魄的对比,“彼身体强而精神饱满,我身体弱而精神委靡”。1929年,他在美国考察教育时,又看到很多原本强壮的矿科毕业学生,在美国福特汽车厂做工时,竟然身体和工作效率都比不上外国人。虽然其中原因多端,但是“要以国人不重体育为其主要原因 ”。他说,“过去一提国家强盛, 就联想到军队的多寡、军火武器的优劣,其实,国家的强弱,至关重要的是人的体质。”赤诚的爱国之心,使张伯苓暗下决心:“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而体育,正是强国强种的重要手段。因此,自其从事教育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体育,他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大声疾呼:“南开学生的体质,决不能像现在一般人那样虚弱,要健壮起来”。
2.2  三育并进、体育为先的思想
    张伯苓先生的人才教育信条是兼顾德、智、体三个方面。他曾多次谈到:“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青年在预备时期如知识之增进,身体之锻炼,道德之修养,三者须同时并进”、“教育的目的是救国,即以教育来改造中国,但中心是改造她的道德,改造她的知识,改造她的体魄”。他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 主张“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中最为热心体育并精通体育的“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被喻为”体育校长”。他一直十分重视体育,把体育放在办学方针的第一位。他提出:“教育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不懂得体育的人,不宜当校长”。他始终把学生的健康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他不惜重金,聘请专业体育教师来南开任教。这些体育教师大都具有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学位,有的还有在外国大学体育专业进修或者留学的经历。体育课在南开学校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被列为和其他文化知识课程同样重要的必修课,各年级每周都有三个小时以上的体育课。南开中学规定,体育测验不及格,或者高中三年级以前不习满规定体育课的学生不能毕业。南开大学也明文规定,“须习满三年规定正科体育课程者始能毕业”。体育课还有非常正规的考试,分笔试与术科两种,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
2.3  体育运动普及化和经常化的思想
    张伯苓先生非常重视体育运动的普及化与经常化。他认为:提倡体育运动的目的,不在于少数选手,而在全体学生。“南开学校自成立以来,即以重视体育,为国人倡,以期个个学生有坚强之体魄,及健全之精神,……体育组织,运动比赛,力求普遍。”、“少数学生之运动技术,固应提高;全体学生之身体锻炼,尤应注意”。南开作为私立学校,在建校之初经费常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但在体育教学和设施建设方面,张伯苓先生总是慷慨解囊,毫不吝惜。学校不仅修建了大操场,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棒球场和网球场也一应俱全,甚至连当时还不多见的冰球场也可以在南开看到。此外,还有单杠、双杠、木马、吊环、平梯、吊绳、跳箱等多种体育器械,为体育运动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场地、器材。为了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经常化,张伯苓先生还在南开实行体育与运动”双轨制”, 即除了规定每周三小时的体育课之外,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外的体育活动。每天下午四点,同学们自觉放下手中的书本,一身轻松地在运动场上一显身手,教室里面很少再有同学埋头苦读。有时,张伯苓先生那高大的身影也会出现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
    张伯苓先生不仅在学校内普及体育运动,而且还力将体育运动推向社会。他提出:“运动的范围,不宜限于学校,应该推而广之,须普遍于全社会,使它有社会性才对。换句话说,即是社会的农工商各界,都要自己出些款,皆凑合人才来,组织业余团体,常比赛,多练习 ”。张伯苓先生还是我国首届全国运动会、全国体育团体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曾历任全国半官方体育运动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总负责人,历任全国运动会和华北运动会的会长、总指挥、总裁判长等重要职务,为体育运动在全社会的普及竭诚努力了一生。

2.4 寓德育于体育运动的思想
    张伯苓先生既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又注重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求“体与育并重”。体育教育除了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之外,同时又视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英勇奋战,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养成公正守规的运动道德风尚。张伯苓先生认为:“足球比赛是一种团结合作性很强的运动, 全队必须团结一致,顽强奋战,才能有取胜的希望,我们以此来克服‘一盘散沙’,不失为一副良剂。”因此,他言传身教,经常与学生一起踢足球,不时亲自带领学生参加比赛。他反对锦标主义,认为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们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精神。只要竭尽全力竟争,发挥了应有技能,“虽败犹荣”。对如何看待胜负问题他曾指出:“本校开运动会时,各班皆力争第一,宜也。然二十余班,不能皆得第一,终必有失败者。失败之后,尤须加意练习, 毋得因是沮丧也。西人有言:为赢易,为输难。输非难也,输而能不自馁,不尤人斯难耳。此种精神,为中国少年人所最要者,汝等共勉之”。在他看来开展体育运动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寓德育于体育。

3 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思想对现代学校体育的启示
    张伯苓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有相当影响。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作为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天张伯苓先生的体育教育思想给仍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
3.1 学校体育地位不容动摇
    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中央在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但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及体育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等诸多因素影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一些学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依然存在,致使学生体质连年下降。张伯苓先生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而体育,正是强国强种的重要手段。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如果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觉得体育比什么都重要”。在学校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先生的体育思想,必须认识到学校体育是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身心健康、更是关系到整个民族体质的强弱、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应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使“健康第一”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3.2 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普及化与经常化
    张伯苓先生一贯主张学校体育运动要普及化与经常化。在南开创办之初就不惜重金修建体育设施,引进体育人才,实行体育与运动”双轨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的体育活动,使体育之风吹遍了南开园。如今青少年学生健康问题凸现,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于2006年12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并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团中央三部委联合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旨在改善学生体质。这一工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长期开展,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张伯苓先生在南开长期普及体育运动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学习他从思想上对学校体育高度重视;从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方面给学校体育予保障;积极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真正做到学校体育的普及化与经常化。
3.3  学校体育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张伯苓先生认为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副良剂”,“体与育并重”,寓教于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许多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对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须知身心并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体育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学习张伯苓先生寓教于体的思想,注重对学生身心并育,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将道德品质教育渗透在身体活动之中,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3.4 学校体育要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张伯苓先生在大力开展学校体育的同时,也不忘社会体育的普及,提出体育“须普遍于全社会,使它有社会性才对”。现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脱钩的现象较为明显,学校体育开展的项目不受社会青睐,而许多社会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却难觅踪迹。在开展学校体育时应考虑与社会体育相结合,使学校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基础,最终实现整个社会体育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国良:《张伯苓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彭援军:《张伯苓:中国奥运的先驱者》,《北京档案》,2008.2
3.李永贤:《近代私立大学校长的体育观》,《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9
4.梁吉生:《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5224396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