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1期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发展的阶段划分

2009/1/9 17:49:19 浏览次数 5992  

胡海旭
(湖北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006级 武汉 430079)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了系统的历史性梳理,旨在厘清两类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起源及其社会背景,依此进行项目的阶段划分,并比较得出社会背景对运动项目发展产生影响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奥林匹克;项目;发展阶段;划分

    即便不提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奥林匹克运动就业已风靡全球。更值得回味的是,今天回顾,当下的奥林匹克运动纯属“旧事重燃”,即所谓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它相对于远古时期的希腊奥运会,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微小的片段。已然走过近1200年的古奥运会缘何“顿时滔滔”,才重燃了不足故奥林匹克运动十分之一历时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却缘何尽显“空前浩荡”…… ?本文对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发展阶段的划分,从历史的客观角度结合其时代的社会大背景铺开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划分的理论轮廓,恰如其分地回答了我们如何把握思考问题时的思路清晰性,具有引导此类问题继续深入研究的导向性意义。本文阶段划分依据的重心有所不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阶段划分按照希腊国家主权的更替为划分依据,不同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新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时期,政权稳定,和平实现,经济发展与人们物质需要脱节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此时阶段的划分以如何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的大社会化生产为划分依据。

1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发展及其阶段划分
    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起,到公元394年止,经历了1168年,共举行了293届。从第1届起, 决定每4年举行1次, 每届只举行1天。随着比赛项目的不断增多, 从第22届古代奥运会开始, 组织者决定将比赛时间改为3天, 加上开幕式、闭幕式及庆典活动, 整个会期为5天。竞赛项目增多为:五项全能(铁饼、标枪、跳远、摔跤、短跑)、拳击、摔跤、战车赛跑、赛马等,最多时达23项。这里搜集到其中17大项,其历史出现阶段如下:


    按其起源、盛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公元前776年,伯罗奔尼撒的统治者伊菲图斯,努力使宗教与体育竞技合为一体。它不仅革新宗教仪式,还组织大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这一时期各城邦之间虽有纷争,但希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发达,是运动会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公元前490年,希腊雅典在马拉松河谷大败波斯军之后,民情奋发,国威大振,兴建了许多运动设施、庙宇等,参赛者遍及希腊各个城邦,奥运会盛极一时,成为希腊最盛大的节日;
    (2) 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开始衰落。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长期的伯罗奔尼撤战争(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腊国力大减,马其顿逐渐吞并了希腊。马其顿君王菲利普还亲自参加了赛马。随后亚历山大帝虽自己不喜爱体育活动,仍积极支持,并视奥运会为古希腊的最高体育活动开幕式,为其增添设施。不过,这一时期古奥运会精神已大为减色,并开始出现职业运动员;
    (3) 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古奥运会由衰落走向毁灭。罗马帝国统治希腊后,起初虽仍举行运动会,但奥林匹亚已不是唯一竞赛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届奥运会,罗马经济规律就把优秀竞技者召集在罗马比赛,而奥林匹亚只举行了少年赛。这时职业运动员已开始大量出现,奥运会成了职业选手的比赛,希腊人对之失去了兴趣。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统治了包括希腊在内的整个欧洲,倡导禁欲主义,主张灵肉分开,反对体育运动,使欧洲处于一个黑暗时代,奥运会也随之更趋衰落,直至名存实亡。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认为古奥运会有违基督教教旨,是异教徒活动,翌年宣布废止古奥运会。公元895年,拜占廷人与歌德人的阿尔菲斯河发生激战,使奥林匹亚各项设施毁失殆尽。公元426年狄奥多西二世烧毁了奥林匹亚建筑物的残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连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使奥林匹亚遭到了彻底毁灭。就这样顺延了1000余年的古奥运会不复存在了,繁荣的奥林匹亚变成了一片废墟。

2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发展及其阶段划分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欧洲。28个奥运项目中,3个运动项目起源于17世纪前欧洲国家的宫廷贵族运动,12个项目产生于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除跆拳道(起源朝鲜)外,27个项目起源于当今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以欧洲历史进程为时代背景,根据奥运会34个项目产生的时期和根源,当然也有部分项目来自古奥运会,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生存:在原始生产劳动部落战争背景下,因为生存的需要,人类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生存本领,如奔跑、跳跃、狩猎、格斗等技能,且诞生了祭祀性质的古奥运会,田径、摔跤等体能项目由此产生。人类生存发展和祭祀的需要,促使人类必须强化自身的生存本领,从而导致了某些体能性项目和格斗类项目的产生,如田径、摔跤等项目;
    (2)娱乐:人类有寻求娱乐的天性,即便是在原始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在闲暇之余一起舞蹈、游戏,以释放情感。人类还有争强好胜的天性,“玩”的过程中自然会有竞争和博弈,比试过程也体现着竞技者的价值。进入封建制社会,奥林匹克运动被取消,但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身娱乐的需要,创造了许多贵族性的技能性项目,如马术、击剑和网球等高雅的技能主导类项目;
    (3)协作: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是人类思想和社会生产的重大革命,人类深刻认识集团性协作精神的重要意义,社会生产和教育需要劳动者具有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许多竞技运动项目在该时期出现,并作为教育手段得以延承;
    (4)融合:战争和传教活动,将工业文明带向世界各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以及工业文明走向世界等因素的促动,导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成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流手段。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载体的奥林匹克思想、精神、宗旨已经成为现在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和理想目标。
    工业化时代孕育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篮球、排球、手球、垒球等具体项目的产生必然受到工业文明的启示。竞技体育可以谐调社会关系,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且具有教育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产生根源历经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从生产劳动到军事训练,从宗教活动到娱乐游戏,从体育教育到民族交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生存—娱乐—协作—融合。

3 奥林匹克运动项目阶段划分的解读
    虽然后人坚持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其最大的特色也是局限就是它仅属于希腊。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盛衰的一千多年里,希腊的统治者几乎造就和把持着古代奥林匹克的灵魂和命运,象征和平的号角响彻云霄,一旦卷入非和平的战乱,其兴盛衰退亦随即峰转。此外,过早不成熟的职业化出现,极大伤害了广大民众对奥林匹克的和平初衷,公益舆论化作私利物欲,今天看来,尚处于不太发达文明的古人在“恐惧”来临面前信念感稍显脆弱,面临新异社会宗教观念的批判,更是加速了古奥林匹克运动的陨落周期。但这一欧洲盛典却带给人们洗心革面的自觉潜意识。斗争和友爱原本就是希腊民族的一种精神,同时也是奥林匹克贯彻始终的意识根索。无论盛衰过后,几经摸索,人们最终发现只有比赛才能够融合这样两种貌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更高层次地滋养整个希腊文明所绽放的多种社会意识和心理的之花,满足多远人文化的审美需求和生活追求。在追求人性自由上,韦尔南亦指出,竞技比赛是源于军事贵族的一种高贵的精神,人们普遍喜爱其中的对抗赛精神(agon),因为它表现了平等关系:“任何竞争都意味着关系平等,竞争永远只能在同类人之间进行”。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古奥运会终结的500年后,这是一个全新的欧洲,人们不再因为战乱惊慌失措,举国无可安宁。相反,在安全得到空前保障,和平愿望整体实现的社会新形势下,文化、工业、政治等新思潮接错盘根,如何将思想与实践有机结合而不损害各股新思潮的健康态势,成为各路社会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家族纷争的战役,预期如未妥善解决,社会亦会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于是,象征欧洲文明曾经起到积极推崇的旷世盛典——奥林匹克运动,值此契机,其潜藏的巨大社会能量终于再次被人们所倾慕。顾拜旦当属慧眼识金。历史的今天也无可厚非的告诉我们,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程中,生存、娱乐、协作、融合不仅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产生缘由和演变方向,也是整个体育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缩影。稍微扩充一点开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产生及演变过程甚至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竞技运动重现了人类与自然的斗争和共存,对荣誉和价值的渴望,对信仰和信念的追求,它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愿望和意志,承载了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文明最深刻的展现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振梁.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本质[J].论坛.1996(7)
[2]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M].三联书店.1996,33
[3]陈立基.近年来我国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综述[J].2004(4)
[6]杨莉.十年来我国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4]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cn/olympic/ancient/
[5]杨呈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因素的理论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6(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4055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