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2期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思考

2009/2/13 10:18:40 浏览次数 3995  

梁立启  栗霞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湛江  524037


摘要:一年多来,“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依然受到社会体育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学校体育工作思路不够通畅、体育教师认识不够深刻等“四主体”不和谐因素的困扰,需要人们正确解读“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建议通过明确“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任务、向社会延伸学校体育功能、引导体育课堂、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措施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第一;学校体育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然而,社会上一股信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依然风行,“应试教育”仍然没有从教育教学体制中挥去。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势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是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往往把孩子禁锢于旨在提高文化成绩的课堂上,致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体育锻炼时间不足,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
    为了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势头,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底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计划[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两年来,人们的意识领域还存在哪些思想障碍和误区?“阳光体育运动”的进展到底如何?如何保障该活动更深入持久的进行?诸多问题不得不让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

1.解读“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以“阳光”为主题词,紧紧把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和兴趣的需要以及能力发展的需求,旨在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和谐个体,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阳光体育运动”强调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恒久的体育习惯。“阳光体育运动”采用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体育参与空间,保障学生有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且锻炼目标多样,组织形式灵活,活动内容丰富,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阳光体育运动”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产物,与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理念相吻合。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提出四个基本理念和五个领域目标,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四个理念以及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而“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自由、自主的参与锻炼,突出“运动、健康、快乐”的主题导向,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中,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阳光体育运动”是关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规划,增进学生的体质并不是最终目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归宿依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体魄强壮、心智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于追求学生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思想、教育价值的直接体现。

2.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四主体不和谐因素分析
2.1社会体育氛围不够浓厚
    当下,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没有完全离开社会,一些家长把学生考取大学作为目标追求,重智育、轻体育,以学习好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得与失,急功近利,创造条件为孩子补课、参加特长班,不留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参加身体锻炼。很显然,这样的氛围非常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另外,社会上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一些人总是思想不解放,不明确党的方针导向,对此活动采用半信半疑,甚至是冷眼旁观的态度。最突出的表现在对2008年10月26日启动的、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冬季长跑活动”质疑声甚大,有人把此次活动看作“献礼工程”,看作形式主义抬头,总在为这一活动“挑刺”。事实上,这些不必要的争议势必影响到全社会体育氛围的形成,会直接导致“阳光体育运动”在跌跌撞撞中行进,难以达到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一基本目标,极其不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
2.2 学生的健身意识不够强烈
    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各种电脑和网络游戏花样百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一旦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活动时间,便迫不及待的坐到电脑、游戏机旁,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虽然学校给足了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积极鼓励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一些学生仍然无动于衷。
    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健身意识不够强烈的主要原因。按理说课程改革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为出发点,而事实上许多学生却没有从课堂上解放出来。一个中学生,早晨五点钟左右就要起来,吃点东西,六点钟左右到学校,然后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在白天的上课过程中,一些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大量在课堂上都无法完成的作业,学生只能挤用课余时间完成来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课余时间基本被预习、复习、做作业、思考问题等形式强夺。可是,到了晚上,还要上晚自习到八、九点钟,回到家差不多九点多,吃点东西,洗洗,又开始学习,差不多到半夜(否则教师留的作业完不成)。每天睡眠时间7个小时都难以保障,过着“朝五晚九”的生活,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中,学生焉能完全放开学业的包袱、全身心投入的锻炼身体?尤其是受老师宠护、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曾经的健身念头早被繁重的课业任务驱散,已经没有了参与锻炼身体的心思。
    以上三种情况是学生体育参与意识淡薄的体现,同时也在考验着“阳光体育运动”能否真正的落实到位,真正对每一位学生都起到应有的作用。
2.3 学校体育工作思路不够通畅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并行不悖,共同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教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之初,便有一些学校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投入资金,完善学生健身的场地设施,全力促进该活动的开展。可是,一年多来,并不见这些学校投入多少人、财、物来强化落实该活动的开展。甚至有的学校在2008年10月依然以场地不足、考虑学生生命安全为理由,在落实“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冬季长跑活动”上慢了“半拍”。明显的反映出完善健身的场地设施简直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再追问一句,难道所有的安全事故都与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关吗?答案不言自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并不一定酿成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与体育运动的开展直接相关。因此,没有必要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拒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由。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不难发现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不够通畅是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最突出因素。“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体育工作以单纯的追求体育达标为目标,工作重心严重偏离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然而,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依然要走过一段漫长的道路。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恶劣态度,正常体育教学的时间都被挪占、挤用,哪里还给学生提供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不够开阔,体育工作的开展不见起色,严重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深入、持久的实施。
2.4 体育教师的认识不够深刻
    “阳光体育运动”事关青少年健康、全民族的未来,是一项系统的、伟大的工程,必须深入、持久的抓紧、抓好,体育教师是该项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指挥者。然而,一些体育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感,只关心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漠不关心,根本不主动引导、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师教育的失败,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失职。
    “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其实也规定着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做学生课余锻炼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做好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者。因此,体育课依然是传授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阵地,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体育教师要把握好体育课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因势利导,传授学生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生参与的体育锻炼习惯。

3.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措施
3.1传递终身体育思想,将学校体育功能向社会延伸
    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终身体育思想能把体育锻炼的氛围凝聚于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能为“阳光体育运动”烘托热烈的氛围。把终身体育思想连贯的引进到个人成长的学前、学校、学后(社会)阶段,如在学前阶段,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育的启蒙教育,培养其对体育的感觉;学后阶段即为从学校毕业,踏入工作岗位仍要不间断的从事体育锻炼,运用终身体育的理论和方法。
    “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深入开展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外,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为一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如此,才能激发个人的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崇尚体育的态度和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在学校和社会上营造浓厚的体育参与氛围,并使学校体育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向社会延伸。
3.2 加强引导,注重体育课堂的实际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加强以往学校体育工作比较薄弱的方面。[3]体育课堂教学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主,追求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效果,置学生于感情交流的情境之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但是,仅仅利用体育课堂来达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还不够,需要因势利导,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爱好,把体育课堂教学的后续效果体现到课余锻炼中,使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环境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体育习惯得以建立。
3.3 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
    体育教师的素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保证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阳光体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需要体育教师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榜样,需要体育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并强化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自觉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要抓好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培养具有教学理念先进、品格修养高尚、教学能力强硬、综合知识广博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强化体育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培养其引领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拓宽体育教师的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3.4 提高共识,明确“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任务
    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全社会都应该明确提高全民体质的战略任务,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全员参与的体育氛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强健青少年的体质,还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考虑眼前还是着眼未来,“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成长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因此,学生家长最应该放心的支持、鼓励自己的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在社会上普宣“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声音,掀起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潮,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3.5 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磨炼青少年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青少年健身意识淡薄、行为懒惰更深层次揭示着生活环境的优越滋生了骄奢娇惯、耐受挫折的能力差,吃苦精神更是大不如前。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其耐受挫折的能力,磨练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健身,将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

4.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正确解读“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大力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掀起体育锻炼的高潮,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9(2):86-89.
[3]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8):10-1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70833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