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2期
 
2007\2008两次全国短式网球大赛调研分析

2009/2/16 15:47:10 浏览次数 5500  

1独华军  2郭开强  3苗鹏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为顺应世界网球“启蒙小、成材早”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参加2007\2008年全国青少年短式网球比赛的来自全国的28支队伍的队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青少年短式网球开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网球普及不足、后备人才匮乏的现状,更主要是改变那种网球是一种贵族运动的传统观念,使网球运动朝着大众化体育运动方向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短式网球、实践、网球培训

1.引言
    随着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子网球双打选手李婷、孙甜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之后,2006年中国女网又取得大丰收,进而使得我国的网球事业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短式网球进入我国10多年来,却没有全面的在我国推广开来,并且与其在国外的开展形成强烈的反差。由此我们不得不深刻的反思与探讨我们短式网球运动开展的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实现奥运增光计划为精神指导,从我国部分城市短式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着手,对教练员、办学和培养模式、社会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实际调研,力图为我国短式网球的现实开展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际参考。进而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同时也为整个国人健康理念品味的提高,社会需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参加2007\2008年全国短式网球比赛的41个参赛队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10余篇,作为理论依据。
2.2 2问卷调查法
    调查各个参赛单位短式网球开展、人才培养、运作模式和管理现状(主要是利用07\08年全国短式网球比赛在南昌和庐山举办期间,调查访问了各参赛单位教练员、运动员并发放问卷调查表),以获取本研究的详尽素材。
2.2 3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 2007\2008年两次全国短式网球大赛调研综述
    2007年\2008年7月中旬,全国短式网球大赛分别在江西省南昌市和庐山市举行,其两次比赛都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办。赛后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两次全国短网比赛是近年来最精彩、竞争最激烈、技术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比赛,从而也体现出我国短式网球运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1.1  2007\2008年两次全国短式网球大赛参赛单位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从07年——08年,各个参赛单位及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有的参赛单位是两次均都参加了比赛,这也就说明了短式网球运动近两年在我国有了一定的进展,而且普及范围有所扩大。
3.1.2 参赛人员结构
    通过对07\08年两次全国短式网球大赛调研得知,参加这两次短网大赛的运动员全部都必须持有由中国网球协会核发的短式网球学员注册证,且运动员的年龄结构主要分以下几组:
    A组:(10—11岁组)1996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
    B组:(8—9岁组)1998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
    C组:(7岁以下组)20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1.3 参赛情况
    竞赛是体育项目多功能的表现形式,是反映和考察运动训练效果及项目普及程度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手段,也是项目管理机构和教练员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竞赛更为广大少年儿童运动员提供了显露网球才华的机会。


    从表2运动员每年参赛情况的调查中得知,有10%的运动员参加过3次以上大赛(包括全国短式网球大赛、各省运动会少儿短式网球比赛、基层小球星晋级比赛等),有27%的运动员参加过2—3次大赛,有41%的运动员参加过1次大赛,有12%的运动员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赛。其中,这27%的运动员主要是在各网球俱乐部所培训的,他们的参赛次数平均是2.4次,而其他形式培训的运动员平均参赛次数是1.1次,远远不及短网培训点的参赛次数,由此可见,我国举办的短式网球比赛太少,没有为更多的青少年短式网球运动员创造参赛机会。
3.1.4参赛单位分布情况
    从图1在07\08年参加全国短式网球比赛单位和竞赛人数的分布上的调查中得知,目前我国开设短式网球运动培训较好的省市有13个,其中有4个省市的参赛队达到3个以上,且参赛队员达到15人以上,说明这些省份参赛人数都比较均衡,相对竞争也比较集中,但由于其他省份参赛队伍太少,只有1个参赛单位,规模较小,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力也不够。另外,参赛单位及其队员的总人数和我国拥有着3亿少年儿童人口相比,显得尤其单薄,从而缩小了我国网球后备人才的选拔范围,进一步影响我国短式网球运动的大面积普及。


3.2我国短式网球运动开展与欧美国家存在的差距
3.2.1训练方式保守,训练的自由度过大
    对于短式网球运动而言,目前中国缺乏的正是现代化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在这种训练环境下,长期形成的一些不合理的动作。所以改变教练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网球训练理念,引进新的教材、新的训练方法是必需的。[3]   
3.2.2短式网球人口少
   据统计:我国专业网球运动员只有400多人,12岁以下少年网球人口不足5000人[4]。从这就可以明显看出,由于网球运动受场地器材、装备、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一直被视为是一项“贵族运动”,从而参与其中的人口也就相对较少。这势必也就影响到我国短网人口的增长。
3.2.3教练员综合能力低
    学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一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短网教练员文化素质不高、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训练、管理、科研水平低,影响了短式网球运动的普及与开展。
3.2.4体育与教育脱节
    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在首届“网球论坛”上,就对于如何进一步普及网球运动说:“我们已经和国家教委达成了协议,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增加网球项目,网球在所有的项目中将排在第四位,中国有超过两亿少年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和国家教委的这项合作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网球人口的增加,中国的网球后备力量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充实。”[5]
3.3制约我国短式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为研究制约短式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作者先后向我国从事短式网球运动培训的教练进行了咨询,确定影响我国短式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指标,然后对指标进行修正最后确定如下指标(见表3)。运用这一指标对参加2007、2008年7月中国网球协会组织举办的全国短式网球比赛的运动员100人、教练员50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3.3.1地域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从2007年——2008年两届参加全国短式网球比赛的参赛队伍来看,我国短网运动开展在日益扩大。但通过其也可以看出,目前短网运动在我国开展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
3.3.2管理因素
    在调查中得知,我国短式网球运动管理比较粗放,对很多方面管理不够,科学管理的含量较小,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体育与教育部门责权不明、工作混乱等现象。使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短式网球运动的发展。[6]
3.3.3短式网球技术培训机构的数量少,质量低
    目前,我国短式网球培训机构数量比较少,截止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大约有50多个网点。网球教练的水平多数都处于职业和业余的中间水平,这种情况对于我国发展短式网球运动极为不利,更不利于网球运动优秀后备人才的再培养。
3.3.4教练员水平
    通过对07、08年全国短式网球运动参赛队伍的教练员及相关领导了解到,目前为止,参加培训合格并在中国网协注册登记的教练员已近千。但是,与拥有三亿少年儿童的国家还是很不相称的。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短式网球教练员队伍发展的不均衡状态(见表4),同时也表明了短式网球运动普及程度滞后原因之一。


    教练员的结构不合理势必影响我国短式网球运动人口的增长,不利于短式网球运动发展。并且有的教练员不是专业的短网教练员,而是由其他项目的优秀教练员转型为短式网球教练员的。
3.3.5培训体制
    短式网球自96年开始在我国全面推广以来,虽然已初具规模,小有成绩,但整体局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尤其是目前,我国短网培训主要以国制式的体育培训为主,其培训的方式方法简单,缺乏市场经济的参与,从而严重影响了短式网球的蓬勃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我国短式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为:经济发达城市短网普及率较高,而欠发达地区普及率极低,甚至有些城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展这一项目。
4.1.2影响我国短式网球运动开展和普及的主要因素是:受经济水平制约,场地设施影响,体教脱节,教练员及教师水平,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培训体制,地域因素,组织管理因素,大众传媒的影响。
4.1.3国内短式网球运动竞赛体系还不完善,没有真正步入市场体系,难与职业赛制接轨。网球赛事的经营,是网球经济活动的焦点。因此,希望全国短式网球比赛能够降低接待规格,比如降低食宿标准等手段,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使青少年网球之路能够走得更长久。[7]
4.2建议
4.2.1扩展短式网球教练员的培训渠道,指派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修。
    短式网球进入小学校,在亿万小学生中推广普及,需要进行大量工作,当务之急就是要为小学尽快培训一批辅导员,让他们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然后带到小学校去,再向广大小学生传授。
4.2.2 做好市场定位,确定发展模式。
    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国内外进入职业化比赛的运动项目在产业化过程中,大多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3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完善各种竞赛制度,营造良好的短网竞赛氛围。
    各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赞助商要协同合作,定期有组织、有计划举行有质量的比赛,完善各种竞赛制度,营造良好的短式网球竞赛氛围,以促进短式网球运动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远波.短式网球的特点及实用价值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83~84页.
[2]保罗.实行体教结合普及短式网球[J].网球天地,2003,(1):22页.
[8] 陈宏 陶志翔 郑娄杰.短式网球的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0,(4): 36页.
[4] 王学华: 我国网球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异及其发展对策 [ J ]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 58 - 62
[5] 孙晋芳.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争取网球运动再上新台阶[ Z] .第五届全国网球训练工作会议文件.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
[6] 保罗.短网大区晋级赛、全国晋级赛后的启示[J].网球天地,2006,(10):32~33页.
[7] 王艳.对中国网球职业化改革的探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2):85~88页.
[8]刘青.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53-56.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23904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