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4期
 
学校体育改革丢失了什么?

2009/4/10 9:16:28 浏览次数 2787  

覃立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体育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


     
    此命题是导师布置的任务,与同仁交流时,有人说是丢掉了本原(本原即强身健体),有人说丢掉了科学(过于强调人文),还有人说丢掉了优良传统(如一些乡土体育项目,一些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而我个人认为,是丢掉了国情。

    新课标出台后,曾有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坦言:不会上体育课了。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需要实现的目标太多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道德的、情感的、态度的、价值的……网上曾有过一个“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讨论,但结果是谁也未能让谁信服。

    新课改之前的学校体育是偏重“三基”和身体素质,甚至走了极端。新课改之后,大部分地区的体育课堂却又走向了了一个极端——“放羊式”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责怪课标的制定者,但课标制定组成员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强调改变竞技体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色彩,不能被误解成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运动”;“不能将‘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误解成淡化运动技术”;“不能将‘反对过分追求运动技术的细节’误解成‘不要运动技术的细节’”;“不能将‘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误解成‘围着学生转’、‘放羊式’教学”。

    然而,为什么在实际中又会出现这么多的误解和误读呢?我想,误解本身,就值得课标制定者反思!因为作为纲领性文本的制定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文本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预测,需要考虑社会对该文本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

    下面,我们来深入分析为产生误解的原因。

    审视新课标,我们不难发现,课标谈了很多需要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角度多、维度多、内容多。而且是一些非常理想化,甚至是至善至美的目标。但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却较少提及。制定者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基层教师,要他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去研究和发掘。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我们的教师是否具备了承担起这种责任的条件呢?

    其实,目标并不难制定。首先,一个目标正确与否,需要时间去检验,需要历史去证明,短时间内难以看得清,尤其是那种考虑得非常到位,非常全面,非常理想化的目标。其次,国外有现成的,可以借鉴、引进,甚至是照搬。

    然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教学的内容却往往缺少参照系。因为国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以其优越、完善的设施、场地以及高水平师资为基础和前提的,如美国在中学就可以开展橄榄球、网球、水上运动、高尔夫等项目,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受场地、师资的制约,根本无法想象,仅有某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实现。事实也表明,新课改做得较好的也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以及一些省会城市,有怨言和误解的往往来自更为基层的体育教师。国外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雄厚的师资为支撑,可以开展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尤其是新兴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本身就能深深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所以他们能够把技术教学与情感培养、人格塑造较好地结合起来,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运动项目开设受到局限、设施场地与师资条件都不足的情况下,又如何能达到与国外一致的目标?这就是我们想说的目标过大问题。

    至此,我们可以说新课改丢失的是中国国情。

    中国有许多国情,基础设置、师资水平、教师素质、应试教育以及最大的国情——地区发展不平衡。可惜,我们在实践中,往往忽视了“一切从国情出发”这个来自先哲的教诲。以前我们批评某事不按国情出发时,往往诟病于它简单的“一刀切”强制,但这里所说的忽略国情,恰恰相反。我们反对的不是“一刀切式的强制”,而是“一刀切式的自由”,是反对过度放任。权力下放了,但许多体育老师的实际能力却无法胜任。所以我们说改革不可操之过急,不可一步登天,某些地区恐怕还是需要强制。

    改进的方法有两大途径,一种是加大课程内容的研究,加大教法的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培训,这种措施的潜台词是目标已经被拔高,无法再走回头路;另一种途径则是认为目标要求是可以暂时降低,有所取舍,不必追求面面俱到的。这适用于确实难以改变现状的,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可以专注一点,在教学目标与内容上,更偏重于强制,而不是一放到底。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5294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