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5期
 
《体育学刊》2006~2008年载文项群统计分析

2009/5/12 9:34:36 浏览次数 4409  

程鹏宇
(1.安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2)


摘      要:采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体育学刊》2006~2008年的载文、作者及引文等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体育学刊》载文量较稳定,基金论文比例高,论文刊发时滞较短;第一作者职称高、学历高,以普通高校教师为主;栏目内容设置、合著论文比、核心作者比合理;引文半衰期较短,普赖斯指数较大,整体水平处在同类期刊前列。但存在着篇均引文量较少、作者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期刊类引文下降明显以及外语引文比例偏低且大部分过于陈旧等不足。建议本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增加期刊类引文数量和规范参考文献标注,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开拓体育科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
关  键  词:体育学刊;项群;计量学;引文量;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统计

    《体育学刊》(以下简称《学刊》)创刊于1994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唯一一份反映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性体育学术期刊,是我国首家通过国际重要检索系统CSA:PEI资格认证、被收录的体育类期刊[1]。2000年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1、2002年连续2年进入《复印报刊资料》人文社科转载量前30名[2];2001~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体育)》收录论文统计中,《学刊》以58篇排名第2[3];2006年1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同年4月又被评为第3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7年7月,改双月刊为月刊,同年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中,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排第3名[4]。本文拟采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对2006~2008年《学刊》所载论文项群进行统计,旨在探索《学刊》文献计量学特征及刊物特色,同时也为该刊今后继续发展,不断提高期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文所有统计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样本为《学刊》2006~2008年出版的27期中的全部论文(不含专稿、座谈会发言、各类消息、简讯等论文),无抽样。采用文献计量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所载论文第一作者的年龄、职称、性别、学历、地域分布、单位特征、合著程度、校内外作者比例和栏目设置、核心作者、基金资助项目、刊发时滞、引文及其半衰期、普赖斯指数等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情况
2.1.1  载文量
    载文量是指某一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相关学科的论文数量,是反映期刊信息含量的指标之一。《学刊》2006~2008年共出版27期,载文859篇,平均年载文量286篇。2006年载文252篇,因2007年7月,《学刊》改双月刊为月刊,载文量随之增加为294篇,2008年为313篇。
2.1.2  载文分类
    《学刊》载文栏目分为8大类(2008年取消了研究生论坛栏目分为7类),主要集中在体育社会科学、学校体育(2006年分为高等学校体育和中小学体育)和竞赛与训练3个栏目上,占总载文的65.19%,2008年体育咨询载文为0(见表1)。


2.1.3  基金论文
    体育核心期刊刊载基金项目论文的数量的多少和资助级别的高低反映了期刊的学术质量水平。各级基金资助项目都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拨款资助的研究项目,而且在立项之前都经过严格的把关评审。级别越高,评审越严,立项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也越大,要求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也就越高[5]。论文作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质量越高越是希望发表在声誉好、级别高的期刊上,从而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认可,同时通过不断吸收更多的研究价值大、学术水平高的基金项目论文,优秀的期刊才得以保持和增强其在同类期刊中的权威。由表2可知:2006~2008年《学刊》的基金论文比呈增长趋势,2008年的增长幅度明显。在发表的859篇论文中,受到各级各类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有279篇,共占所载论文的32.48%,远远高于04~05年《学刊》的20.26%[6]和我国体育核心期刊基金项目论文13.76%[7]的平均水平。基金论文比增大,说明《学刊》载文的学术水平及应用价值较高,也说明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更能及时被刊载。


2.1.4  论文刊发时滞
    论文刊发时滞即从收稿日起至发表日止的时间,时滞长短是影响文献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评定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科技论文如果延误18~24个月发表,其情报价值将丧失30%。大量的科技论文时滞过长不仅影响了我国高质量刊物被世界著名检索机构的收录,而且影响了我国在世界科技界应有的地位[8]。通过对《学刊》2006~2008年刊发时滞的统计,该刊的最短时滞为18天,最长时滞为427天,平均时滞为173天。论文时滞远远低于我国科技期刊14.51个月和我国50种自然科学学报平均时滞19.0个月的水平[9],表明《学刊》在刊发时滞上优于同类期刊,能比较及时地将最新科研成果传递给读者。
2.1.5  校内与校外稿件
    学报是反映一所大学科研水平及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和载体。虽然大部分学报负有推介本校科研成果的功能,以校内论文居多,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合理控制校内论文的数量,积极吸引大量具有科学前沿的校外稿件,这有利于刊物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开阔本校教师的理论视野,也有利于提高本身的生存、竞争能力。《学刊》虽由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但在对待内外稿件上一视同仁,坚持以论文的科研水平和质量高低为录用标准。因而,《学刊》的内稿所占比例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06~2008年《学刊》内稿比例为9.43%,低于04~05年11.60%[6]140内稿比例,外稿录用率远远高于我国12所体育学院(大学)学报71%[10]的平均水平。
2.2  作者情况
2.2.1  作者的性别、年龄结构
    《学刊》男性作者占多数,这与我国体育教师、体育科研工作者队伍男性占多数(>3/4)的情况是相符的。从年龄分布来看,1960~1979年出生的作者占72.52%,说明上个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作者是《学刊》的主要作者群(见表3)。但从发展的眼光看,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人占7.57%,青年作者比例偏低,这不利于我国体育科研快速持续的发展。


2.2.2  作者的职称、学历结构
    职称学历层次的高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的科研水平,其构成也是衡量一个刊物质量的标志之一。


    从表4可知:2006~2008年《学刊》高级职称的作者占59.13%,博士(生)、硕士(生)占52.50%,较04~05年的67.22%和62.98%[6]140水平有所降低,但远远高于我国13种体育核心期刊55.19%和27.66%[11]的平均水平;硕、博导师占10.13%,高于04~05年9.76%[6]140和我国13种体育核心期刊4.77%的水平[11]143。说明《学刊》的作者不但职称高,而且学历层次也高,这与《学刊》日益提高的影响力,吸引了大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学者投稿有关。
2.2.3  作者的合著情况
    论文的合著率作为评价期刊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2006~2008年《学刊》合著论文占59.02%(见表5),高于04~05年56.72%[6]141和13种体育核心期刊53.79%的论文合著率[11]142,合作研究(最多为9人)的论文呈增长趋势。一般来说,论文合著率越高说明学科的发展水平越高,期刊的质量也就越高。合作研究是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这是因为自然科学论文的撰写大多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讲求分工合作,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加强合作,甚至多学科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


2.2.4  作者的单位特征
    通过对第一作者单位类型的统计分析,可知体育科学研究队伍在本领域的分布现状。《学刊》2006~2008年的作者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含综合性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师,占89.41%,他们的知识层次和科研水平高、科研条件好,同时他们也是所有体育类核心期刊的主要作者;体育院校占9.31%;其它单位(包括教育部、体育总局、出版社、各类研究所等事业单位),占1.28%。
2.2.5  作者地域分布情况
    依据论文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统计结果,2006~2008年《学刊》所载859篇论文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英国、日本。其中广东省有207篇,占24.10%,成为《学刊》的核心发文区域。而江苏(89,10.36%)、湖南(76,8.85%)、河南(56,6.52%)、北京(50,5.82%)、湖北(47,5.47%)、上海(41,4.77%)、山东(38,4.42%)、辽宁(25,2.91%)、河北、陕西、福建(22,2.56%)等地占56.80%,成为本刊体育科学研究的活跃区域。其它省市区的载文较少,特别是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及边远地区,有的地方还是空白(如海南、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域分布极不平衡。虽然不能仅从《学刊》一家刊物断定载文数量少的地区体育科研水平就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体育事业的薄弱以及体育科研人员的不足。
2.2.6  核心作者统计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刊物上发表论文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影响力较大的作者。根据普赖斯理论,发表论文数为N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计算公式为:N=0.749(ηmax)1/2,式中ηmax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利用此公式可以得到该刊的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量,即当作者发文量≥N时,就成为该刊的核心作者。《学刊》3年间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为7篇,即N=0.749(7)1/2=0.749ⅹ2.6457≈1.982,因此,将发文量≥2篇的23名作者确定为《学刊》2006~2008年的核心作者。
2.3  引文分析
2.3.1  引文量与自引情况
    引文量也作参考文献量,是衡量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2]。2006~2008年《学刊》的引文量为8181篇。文献自引是衡量和计算期刊影响因子的重要指标。由于自引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科学劳动的延续和衔接,它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自我反馈,也反映了事物本身前进和发展的印迹。通过引文自引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科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表6可知,《学刊》自引率为3.87%,比04~05年5.75%有所下降;作者自引为3.18%,比04~05年2.55%[13]有所提高,自引情况较为合理。随着目前国内外数据库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对自引率的排斥,期刊应减少自引现象的出现,当然,有些必要的合乎研究实际的自引也是应该的,应当实事求是地区分“合理自引”和“不当自引”[14],这样才能提高参考文献的质量。


2.3.2  引文语种及篇均统计
    引文的语种是其论文或期刊对国内外最新体育科研成果研究范围关注程度的反应,是衡量论文或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15]。在《学刊》2006~2008年的8181篇引文中,中文占83.27%,外文类引文占16.74%(见表7),同周威、郑植友[13]68的研究结果比较,外文类引文比2004的22.44%低,比2005年的14.08%高。其中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外文类引文最多占到了53.13%,民族传统体育类论文外文类引文最少为0.16%。外文类引文的比例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体育科研人员的外语水平较低,影响了对外学术交流和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同样也是我国目前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的共同问题。
    篇均参考文献量是目前国际国内学术期刊数据库选刊标准之一,目前国际期刊篇均引文为28篇,国内期刊大约为6.99~14篇[16]。在所统计的2006~2008年《学刊》刊载的859篇论文中,有引文的853篇,占99.30%,与我国科技期刊有参考文献的论文占88.00%的平均值相比[6]141,高出11.30个百分点。从表7可以看出:2006~2008年《学刊》所载论文的引文总数为8181篇,篇均引文为9.52篇(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中篇均引文数得到18.06篇),高于《学刊》04~05年篇均引文数7.96[6]141篇和我国12种体育核心期刊8.52[17]篇的引文数水平,但与国际期刊28篇引文数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同样是我国目前体育核心期刊存在的共同问题。


2.3.3  引文类型及时间分布
    引文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引文质量,专著类引文所占比例偏高、期刊类引文偏低,对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提高不利。从《学刊》2006~2008年参考文献的类型分布(见表8)看:专著类、期刊类引文分别占29.81%、57.84%,与《学刊》04~05年分别为29.89%、62.73%[11]67相比,专著类基本持平,而期刊类引文减少了5.01百分点,这应当引起主办方的注意。


2.3.4  引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
    引文半衰期(Half—life)是指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用于说明某学科文献的老化速度及其有效利用时间。引文半衰期越短,说明时效性越强。本文采用B.M.莫蒂列夫的文献半衰期公式(XH=10×[ln(a+ )+0.1]。式中:XH为半衰期(年),a=[e1.89(1-Yx)-1]/(e0.9-1),b=1-a,Yx为实测10年累积引文相对比率)计算《学刊》2006~2008年的半衰期。经计算,3年间的引文半衰期为4.86~5.10年,变化幅度比较小,平均半衰期为4.96年(见表9)。低于《体育科学》(6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7年)、《天津体育学院学报》(7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5年)的平均半衰期[18],说明《学刊》作者引用近期文献的比率较大,文献的时效性较强,但与自然科学文献半衰期的3.3年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即引用文献中5年内的引文量与总引文量之比,体现近期文献引文率的高低。该指数值越大,则表明期刊论文内容越新颖,反之则论文内容越陈旧。从表9统计可知,2006~2008年《学刊》的普赖斯指数在33.90%~35.00%之间,平均普赖斯指数为34.60%。这3年的普赖斯指数变化不大,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学刊》所载论文的新颖程度在逐步提高。


3  小结
    (1)《学刊》2006~2008年载文量较稳定,基金论文比例高,论文刊发时滞较短;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结构合理,表现出高职称、高学历特征,以普通高校教师为主;栏目内容设置、合著论文比、核心作者比、内外稿比、自引率比合理;引文半衰期较短,普赖斯指数较大,整体水平处在同类期刊前列。
    (2)《学刊》2006~2008年所载论文基本代表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水平,能够反映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但存在篇均引文量较少、作者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期刊类引文下降明显以及外语引文比例偏低且大部分过于陈旧等不足。
    (3)建议本刊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增加期刊类引文数量和规范参考文献标注,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开拓体育科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建议编辑部应注重西部与边远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体育科研成果的刊发,加大对青年作者论文的录用率。同时要按照规范化、国际化的要求执行期刊规范,多刊登一些国外高水平论文,以提高《学刊》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学刊》作为国内最重要的体育核心期刊之一,已在体育科学领域内辛勤耕耘多年,而且硕果累累,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衷心希望该刊能够进一步扬己所长,吸收国内外学报和刊物的优点,克己不足,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 郑植友,周  威,李寿荣.《体育学刊》1996—2002年引文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6):140—141.
[2] 李寿荣,崔建强.2000—2003年《体育学刊》载文分析[J].体育学刊,2004,11(2):142—144.
[3] 任保国,张亚辉,袁辉明.《人大复印资料(体育)》2001—2004年收录论文统计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1):
141—144.
[4]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7版),体育学刊,2007,14(9):5.
[5] 王  锐,曾庆欣,刘正虎.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现状及刊载基金项目论文项群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
1628—1629.
[6] 王明立,张亚辉.《体育学刊》2004、2005年载文情况统计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6):139—141.
[7] 王天军.体育核心期刊基金项目的载文情况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72—174.
[8] 从《体育科学》期刊载文情况看我国体育科学系统自组织之演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1):65—68.
[9] 张  晶,周曰卿.《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0年所刊论文项群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9):610—612.
[10] 秦红军.2001年全国12所体育学院(大学)学报刊载文章统计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121—123.
[11] 刘嘉丽.从2003年我国体育核心期刊载文情况看我国体育科研现状[J].体育学刊,2004,11(6):142—144.
[12] 庞景安,马  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研制与应用[J].情报学报,2001,20(4):495—503.
[13] 周  威,郑植友.《体育学刊》1995—2005年参考文献统计与分析[J].体育科技,2006,27(4):66—68.
[14] 蒋悟生.中国科技期刊如何尽快与国际优秀科技期刊接轨[J].情报学杂志,2000(5):82—85.
[15] 毛大胜,周箐箐.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质量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10):34—36.
[16] 刘雪松.2004年12种体育核心期刊参考文献统计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5,12(5):142—144.
[17] 熊春茹.关于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自引问题的商酌[J].编辑学报,2002,14(6):25—27.
[18] 李登光,张晓东,刘峰.2001~2005年《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文献计量学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5):49.
[19] 2006~2008年《体育学刊》,共27期.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3940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