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9期
 
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系统的多方向发展

2009/9/4 15:45:46 浏览次数 3054  

庞倩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摘 要: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成功建设,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文章通过对和谐校园及校园体育文化的阐释,在系统结构理论支持下,探索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各个子系统的多方向发展及在空间维度上的发展,进而为不同高校更好地进行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体育文化;系统

1 引言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创建和谐校园就是在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所提出的重要课题。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学校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构建和谐校园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环境下的亚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要素,是一个由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1]。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系统组成也有了多方向的发展,不同活动内容和形式带着体育独有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校园运动理念,充分发挥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导向功能。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和谐校园创建必不可少的力量。

2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是发生在学校范围内的与体育有关的文化现象,它既从属于校园文化而又从属于体育文化,是以师生的体育价值观为核心,以及实施这些价值观所表露出的行为方式、思维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和谐的社会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精心培养下发展起来的。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校园体育文化包括外、中、内三个层面:(1)外层文化,主要是显性物质文化,是能直接观察和触摸到的进行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形态,如体育场馆设施和运动器材、运动服装等。(2)中层文化,主要是体育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的综合形态。具体表现在学校体育组织、体育管理体系等。(3)内层文化即思想层面,主要指校园体育的价值观、审美观、娱乐观、道德观等。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能够使学生在形象、生动和切实的体育实践中,受到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人文是和谐校园之灵魂。校园体育文化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打破传统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与多维互动[5]。

3 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系统组成及发展
    我国学者钱学森认为:“科学系统论的运用,什么都是一个系统,而且有一个结构。而这个结构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也是一个有特定结构的独立系统。那么在新时期科学地揭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系统结构,对于切实推动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3.1 和谐校园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系统的组成
    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是以运动项目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体育素质)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普通高校课外活动是体育课以外,学生进行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活动。具有有效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满足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的作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普通高校体育运动竞赛、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运动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的系统的训练,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运动骨干而专门组织地一种教育过程。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整个运动训练工作的重要的环节。
    综上,校园体育文化是发生在学校范围内的与体育有关的文化现象,那么校园体育文化系统就应该包括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三个子系统。在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大环境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子系统也有了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不同发展。
3.2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子系统——体育课的新发展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础的表现形式。通过体育课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体育思想等,这些对大学生的良好人格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健康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在课程设置、教法等方面,实行三自主教学,不但开设面向全校的体育必修课,还开设丰富多彩、便于引起学生兴趣和适合学生特点的任选课,从时间维度上跨越不同年龄段学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3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子系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作为实现高校教育目的的一个载体,普通高校体育运动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还要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使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其终生体育的观念。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途径,高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本校的方式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从更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3.1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下课外体育活动子系统外延的扩展
    新时期和谐校园体育文化下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包括了其他在课外时间开展的关于体育的一切活动。其外延在不断的扩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时尚体育的兴起。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体育生活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不少符合时尚追求的活动项目,如网球、沙滩排球、散打、跆拳道、攀岩、形体操、普拉提、瑜伽、、体育舞蹈、街舞、电子竞技等。时尚体育运动项目注重的创造性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性、新颖性、娱乐性等可以弥补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一的缺陷;同时参与时尚体育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个性品格,加强人际关系,促使大学生向健康、活泼、高雅的方向发展,丰富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3.4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子系统——运动竞赛训练的发展
    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学校体育发展特色,应该形成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学校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竞技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于运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不断在校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以鼓舞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另一方面,又能带动普通大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从而激发参与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从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要想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和谐校园下,构建新时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训练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和紧密配合的,教学是基础,竞赛训练是提高,课外活动是普及。

4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空间维度发展——多校区体育文化的融合
    多校区高校校园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4]。现在也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主要模式。那么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校园体育文化在空间维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不同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使得多校区高校体育文化得到了提升和创新。
    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比单一校区办学的规模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面也越来越广,在空间上跨越了不同的地区的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底蕴,其文化层次和“品位”也相应地提高。同时每一个校区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文化,各校区依托自身的校区资源,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在空间上维度上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系统的发展。多校区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学生可以在各校区互相选课,教师可以相互流动上课,以及学校组织开展的校际文体活动,实现优势互补、特色互补,促进了人的社会化,也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结语
    健康文明的体育文化氛围体现了高品位的校园体育文化,利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既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促进道德的规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创造一种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环境氛围,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促进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万风.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5)
[2] 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1)第23卷
[3] 刘勇,胡建忠,周建生.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16-118
[4] 刘一平.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4):131-133
[5] 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177-1179
[6] 张进武,谭东辉,金慧惠.略论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术研讨,2006(10):359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27862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