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9年第12期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策略研究

2009/12/7 9:09:06 浏览次数 7130  

王家忠  巢湖学院;安徽巢湖; 238000

摘  要: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获得成功举办,武术已经成为奥运会期间表演项目的背景下,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的国际化传播,是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对武术在国际上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中国武术在国际上的发展策略,有助于中国武术的更好发展,也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
关键词: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策略

1.引言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体育之林的同时,一定要把自己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贡献给世界,好的东西要沟通分享,而不能独自享受。作为经受中国几千年文化浸润的武术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这个重任。武术国际传播具有历史性。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历史,并对当今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才能从武术国际传播的发展过程中,找出一种考虑全局、展望未来的武术国际传播新思路和新策略。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论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演绎、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武术在当今国际上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当今武术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武术国际发展策略。

3.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国际化传播现状
    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中国武术在古代国际传播范围较窄,主要传向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国家。公元前3世纪的周、秦时代,与古代武术技术直接相关的青铜兵器就已经开始传入日本。魏晋以来,随着中国的航海事业日趋发展,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门户,扩大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细胞和生命载体,为中国文化在这些地区的发扬光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对中国武术向国际传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1920年之后,精武会开始着手建立海外分会,很快就遍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到1929年,精武会已有42个分会,总会员数愈40万。精武会是近代传播武术中最成功的群众社团组织。其成功地向国际传播,在于精武体育会以振兴中华为宗旨,高举“爱国、修身、助人、正义”的旗帜,从而在海外得到了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与响应。另外,精武会特别注重海外的技术传播,注意培训各个分会的教员,加强了总会与分会之间的技术交流。精武体育会还“不争门户长短”,融南北于一炉,改“固袭宗法,师徒秘传”为“公诸于世,团体传授”。精武体育会传播模式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策略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中央国术馆作为官方组织也曾在国际武术文化传播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央国术馆成立于1928年3月24日,始称国术研究馆,馆址设在南京,6月易名为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中央国术馆传播中国武术的手段主要通过武术表演,以此让世界了解和认识武术。首先是推向东南亚诸国。1936年1月,张之江率领由中央国术馆和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组成的“南洋旅行团”赴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表演。 组建了一支武术队参加1936年9月第11界德国柏林奥运会表演。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出神入化的表演,轰动了德国。因为奥运会是国际性体育盛会,有世界各国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有范围更广的传播对象。因此,此次赴德表演,可以说是中国武术真正向世界传播的开始。总之,中央国术馆虽然没有注重对武术技术进行国际传播,但它通过表演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对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利用奥运会这样在全世界最有影响的体育盛会来表演、宣传武术,实在是一个高明的传播策略。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传播武术的手段主要有出国表演、推广竞技武术,举办国际培训班、派出教练,成立国际、洲际武术组织和举办武术国际比赛等。武术传播的内容主要为竞技武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它推向了世界各地。至1998年6月,大洋洲武术联合会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成立,国际武联拥有5个洲际会员组织,达到了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基本要求。这些国际、洲际武术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开始走向联合统一的道路,国际武术运动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武术的国际传播出现了新局面。总之,政府的积极倡导对现代武术的国际传播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外,华人华侨在世界各地开办武馆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外爱好者参加到了习武大军中来,为武术国际传播作出积极的贡献。
3.2 国外武术开展现状
    中国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近些年来中国武术在海外越来越多地受到外国人的喜欢。在国际武术届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武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国际武联的会员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120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的中国武馆究竟是什么样,它们又是按照什么标准去教学呢?笔者通过调查和访谈以及文献搜集,对武术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做了一些了解。
3.2 .1在德中国武馆过于商业化。
    随着中国功夫电影在德国的上映,德国的中国功夫学校遍地开花。在汉堡的出自中国武林世家的李师傅颇有感慨地说:“目前,在德国的功夫教练良莠不齐,很多人对中国功夫和文化研究不够,是以中国功夫作为谋生手段,过于商业化。”
    很多德国人把气功、散打、太极等其中的一种当作了功夫。对此,德国联邦多元文化局负责人卡特琳娜女士认为,原因是中国功夫没有“标准化”:没有统一的名称、没有统一的标识、没有统一装束等。难怪,在德国各种中国武术、气功和太极拳的协会层出不穷,有500多个。
    但李师傅表示,中国功夫不“正规”,与它还没有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有关。因此,中国功夫也无法名正言顺地进入欧洲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这样就无法走上良性循环之路。卡特琳娜女士说,中国功夫缺乏一整套与德国体育文化组织协同推广的机制,在商业宣传上也把自己定位在“高雅文化”上;而日韩功夫定位于“大众体育”,从而拉近了与寻常百姓的距离。她认为,中国功夫应该少些商业性的“巡回演出”,多些与各国普通人的面对面交流。这样,中国功夫才会真正走入德国百姓的生活。
3.2.2中国武术在墨西哥开展现状
    墨西哥的武教头多是本国人。在墨西哥,提起北京,可能有人不知道这是中国首都,但是提到李小龙,却是人人皆知,足以见得墨西哥人对中国功夫的景仰之情。少林寺俗家弟子李存斌在墨西哥城数家武术学校授业,是墨西哥武术界远近闻名的武术大师,不少外州的武馆老师都慕名到他教授的学校进修学艺。但是墨西哥武术界的水平并不很高,武馆教授武艺的方式也不很正规。在墨西哥不下百所武馆中,很少有中国武术老师,也没有专门的中国武术协会。众多的武馆都是墨西哥当地人在中国、美国甚至是墨西哥的武馆进修后,自己开办的。绝大多数墨西哥武术教师的水平只相当于少林寺武术学校中级或者初级水平,而且墨西哥武馆以赢利为目的,学生很难真正学到武术的精髓。
3.2.3 中国武术在美国开展现状
    武学文化在美受到青睐。在美国,跆拳道、柔道和空手道场馆星罗棋布,相比之下中国武馆虽然也有一定数量,但却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和级别认定体系。练习中华武术多年的美国空军军官,行伍出身的布莱恩早年学过跆拳道和空手道,后来在一位黑人功夫高手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中国功夫,并对中国武术在强身健体方面的长处推崇备至。他从未学习过中文,也没有去过中国,在中国功夫缺乏段位和黑白带认证制度的情况下,他何以判断师傅的真实水平?布莱恩根据他对中国武术历史的了解,认为中国功夫的术语未能统一也是标准化不足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各地方势力为保证自家武术不外传,对其传承的招式有意不用通俗易解的名称。因此数以百计的门派历经千年变迁之后,最终也没有像幅员狭小的日韩那样形成统一而朴素的术语体系。这种符号上的不统一也带来了武学上的难统一。
    在洛杉矶多年讲习武术的王维张先生认为一个制约中国功夫推广的因素是,中国功夫尤其是长兵器的演练,对场馆的要求相当高,不像一般的空手道柔道场馆基本上不考虑场地的高度。他认为,眼下散打竞技化的尝试、功夫影视的发展和大众武术的娱乐化等都会有利于中华武学的发展和传播,但建立起强大的教学培训体系、培养大批既精通武术又谙熟武学文化的教学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据王先生介绍,自己班上的美国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哈佛、耶鲁等名校,他们不仅学习武术招式,还要不断探究一招一式后面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这时候如果教师对中华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就无法吸引这些好学的洋人弟子。
3.2.4  中国武术在其他国际地域开展现状
    从1990年开始,武术就一直是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截止到目前为止,在亚洲范围来看,武术是东亚运动会、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04年为扩大武术的宣传,中国武术团先后出访了希腊、意大利和波兰3国,获得了圆满成功,精彩表演得到雅典奥运会组委等单位的高度评价。为推动非洲、欧洲和亚洲地区武术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亲自率团分别于2004年元月、5月和9月先后出访了伊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瑞典、挪威、丹麦、南非、毛里求斯和津巴布韦。与各国体育部和奥委会的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促进了武术在该地区的发展。现在武术是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9年在孟加拉举行的南亚运动会已经把武术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现在西亚运动会正在积极的磋商和努力,争取使武术进入西亚运动会。武术在整个亚洲地区发展还是比较好的,现在在欧洲国家发展也比较好。国际武联在欧洲有40多个成员,欧洲武术运动技术水平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王筱麟)。
3 .3 武术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3.3.1  武术产业起步较晚
    由于整体性的市场经济起步晚,规模小,经济文化基础差,武术的器械、服装、设备生产业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开发,现代高科技在武术产业中尚未普遍运用。要切实解决好高科技同武术产业的科技含量,拓展全新的产业空间,提高武术产业的整体运作效率。
3.3.2 经营传播方式落后单一
    当前我国武术活动比较吸引人的形式有武术节、武术表演等。其实,武术经营完全可以借鉴空手道、跆拳道的经营和传播成功模式,经营各种武术健身娱乐中心、俱乐部等。
3.3.3  武术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味道
    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大多数武术比赛都是武术管理中心按照行政计划模式进行运作,上面指令,地方承办,管理上层层报批,效率不高。
3.3.4  宣传力度小
    媒体宣传对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而媒体对武术的宣传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范围、时间、形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这种宣传力度上的不足使人们普遍对武术的理解不够,甚至产生误解,不利于普及推广。
3.4 武术对外传播的策略
3.4.1 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
    把武术推向世界,既要进行技术传播又要进行文化传播。外国人学习武术,学的不仅是攻防技术,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传播中,如武德传播、武术美学传播、武术技击理论传播、武术谚语传播、武术影视传播、武术文学传播、武术医学传播、武术哲学传播、武术史事传播等等,既要求技术传播的同时对其进行文化传播,可以派一批武术硕士、博士及文化方面的高学历人才向外国传播武术文化。尽管武术技术也是武术文化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谈及武术进行武术传播实践的时候往往只传播武术技术而忽视武术文化的传播,另外武术所内涵的文化内容相比武术技术来讲更有丰富的底蕴和生命力,而且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两者要结合,才能把传统武术传播地更好。武术礼仪的传播。中华武术的教育功能是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尚武崇德”“尊师重道”是武术界奉行至今的准则,武术礼仪应该是武术走出国门,推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3.4.2  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
    国家可以派遣武术专职人员到世界各国去传授传统武术,建立武术健身中心、武术俱乐部、展好武术段位制、公开教学及举办国际传统武术观摩大赛和传统武术比赛等,这可以称为官方传播。其他的如到国外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以及开办武术馆校以此谋生的民间拳师等可称为民间传播。应当把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结合起来,官方传播容易让高层次的人或运动员接受,因而民间就得不到很好了解;而民间传播恰恰相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传统武术。两者的有力结合恰好能弥补各自的不足,而且影响面也更大,更容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国武术。
3.4.3  举办世界传统武术比赛和武术文化节
    竞赛是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杠杆,在国外举行传统武术比赛和传统武术文化节,如组织各种国际武术锦标赛,邀请赛,观摩赛,表演赛等,单项武术比赛(如少林拳、太极拳等)以及传统武术赛,现代武术赛,各种比赛都应加大传统武术的比例。让中国的老拳师和各门派的继承人及有传统武术特长的运动员及民间武术爱好者到国外参加比赛,会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及中国武术文化。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利用市场运作采用高额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练员、运动员的积极性。而且,竞赛奖牌的分配应注重比例的调节,尽量让更多的比赛队员有所收获,并发奖状作为鼓励。对于或得奖状的授予一定的段位,以此提高他们的习武兴趣。   
3.4.4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我国武术产业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及WTO规律,精心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确保我国武术市场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完全使我国武术产业在充分享有WTO利益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要加大改革的步伐,使武术真正地从社会中找效益、找出路,就必须走武术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要善于发现武术产业化管理中的运行规律,主动从传统的套子中走出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使武术市场进一步繁荣。
3.4.5 加快武术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高层次的立法。另一个问题是尚未普遍建立行业管理标准。可以说,制定标准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但目前除个别地区在进行尝试外,全国范围内尚未启动,很多地区的管理停留在简单审查、许可阶段,未实现积极的行业管理。进一步活跃和规范武术市场,同时要更加重视将体育法制融入到武术产业中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保证武术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健康地发展。
3.4.6 完善武术文化市场体系
    武术进入市场就必须按市场规律运作,价格竞争、供求等各种因素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培养一个完善的武术市场体系,是发展武术产业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武术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运行机制的转换顺畅。
3.4.7加强对武术市场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加入WTO后,中国武术产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焦点在人才。武术产业需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熟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精通市场营销技巧、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
3.4.8 加强武术文化产业建设
    武术产业发展要有长远眼光,要有战略性的考虑。同时,也考虑到实际情况,搞一些周期短、见效快,能解决现实问题、满足现实需要的项目。
    中国武协推出了中国功夫与美国职业拳击对抗赛、中国功夫与泰拳对抗赛、民间武术绝技大赛等,这些项目的实施,活跃了中国武术产业市场,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武术产业的发展。
3.4.9 广泛合作,整合资源
    在武术产业发展问题上,中国武协本着广泛合作的态度,实施了开放式的管理结构和合作模式,谋求动态发展,发挥互补优势,初步形成了广泛合作的发展格局。在充分利用资源、有效地推进武术产业的发展中应注重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配,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4.武术国际传播的未来展望
4.1.竞技武术的部分项目将会传播到奥运会,成为奥运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武术对外传播的战略目标。
    目前国际性武术赛事已经有世界武术锦标赛、亚洲武术锦标赛、欧洲武术锦标赛等。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分别在1990和1998年成为了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奥运会作为世界体育最大的盛会,将会有武术这个占世界1/5人口的国家推出的项目。199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被接纳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正式会员。1999年6月,在汉城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09次大会上决定承认国际武术联合会,这是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而且,国际武术联合会已经有88个会员协会,达到了进入奥运会的基本条件。这一官方传播的路线可以表示为:亚洲武术比赛———世界武术锦标赛———奥运会武术比赛。另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新的世纪是东西体育文化交融与发展的世纪。作为世界体育文化最高形式的奥运体育中,东方体育文化的分量则显得有些微弱。尽管,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已经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文化的生态平衡原理会逐渐使奥运会加入更多的东方体育项目,这才能使奥运会真正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最高代表。这些代表东方文化的体育项目将会由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西方人民所逐渐接受,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必然会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4.2.传统武术中,负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的武术项目将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想了解中国文化,而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武术则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在武术项目中,文化负载的多少将成为本项目在国际传播中生命力强弱的标志。文化负载的越多,则越利于国际传播。因为,具有传统特征的武术项目融合了哲学、中医、养生、气功、兵学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我们可以把传统武术所具有的这一特性称为文化性。从这个角度出发,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和健身性特点也是其跨国传播的重要因素。技击是中国武术的根本特征,是武术的生命力所在。传统武术向国际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传播其技击内容。同时其健身、养生的内容也会广泛传播。21世纪体育所具有的健身和娱乐功能都是传统武术所具有的。而且,传统武术中有关健身、养生的方法与西方的健身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东方特色,因此很利于国际传播。比如说太极拳既具有文化性,又具有技击性和健身性。在未来的武术传播中,具有文化性、技击性、健身性的传统武术项目将更加有利于国际传播。这一具有民间色彩的传播形式可以表示为:武馆———传统武术赛会。此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了传统武术委员会专门负责传统武术的研究与发展工作。这将使传统武术的传播从主要通过民间传播,成为现在通过官方和民间两个途径进行。这将会更加促进传统武术国际传播的进程。
4.3.武术理论传播将会在武术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武术理论研究中对武术文化的阐释,恰好弥补了武术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不足之处,达到提升武术文化魅力的作用,使武术能够更深入地传播。从历史上看,我国武术界的文化层次在整个文化界中相对来说处于偏低水平,因此,关于武术理论的总体水平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上,较有造诣的武术论著比较少。绝大多数武术书籍只是一般性的介绍套路和技击方法,甚至在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门派在传播武术时仍然靠口头传授,武术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难以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武术广泛、深入地传播。但在国家注重武术的高学历科研人才并重科学研究之后,武术的理论传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78年之后,国内体育专业逐渐开始招收武术专业的研究生,1996年开始上海体育学院开始招收武术专业博士研究生,进行高层次武术科研人才的培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也在每年公布武术科研课题,资助和鼓励武术科学研究。这些措施都将使武术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并逐渐形成系统的、有较高学术含量的武术理论。武术哲学、武术伦理学、武术美学、武术社会学、武术文化学、武术医学、武术经济学、武术法学、武术传播学等新的理论学科将会陆续问世。这些学科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概括总结,又有用现代的学科知识进行阐释和创新,还有两者的结合使用,它们都将对武术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4.华人、华侨在未来武术国际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代以前就有华侨把武术向海外传播的事例,之后,更有大批的中国人移居海外,他们同时把中国武术带到了世界各地。到了近、现代,精武体育会等武术民间组织在亚洲、欧美等地相继出现,这些组织中主要为华人,他们对武术的国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移居国外,这些人中的习武者将会成为中国武术在海外的固定传播者,他们在未来武术国际传播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武术经数千年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世界文化的东移及其在中国的集结,将会给武术未来的传播提供空前发展的机会。正如深厚、博大的中国文化一样,中国武术在未来社会将大放异彩,其崛起和振兴是必然的!

4.结语
    尽管武术没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竞技比赛项目,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武术就没有发展了。通过2008年武术奥运期间的竞赛表演,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武术,从而为其进入未来的奥运会创造更为可能的条件。现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要打破传统的传播理念,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传播中国武术;武术与名人产生的名人效应相结合,既能满足喜爱武术群体的自身需要,又能对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武术的发展方向,应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依照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序列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在武术走向国际化方面,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当年日本、韩国推广柔道和跆拳道的经验,虽然国情不同,但有些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希望能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使武术走向国际化的工作能迈出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邱丕相,郭玉成。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体育学刊,2002年第6期
[2] 刘树军.张胜利.民族文化差异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哲学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2)
[3] 梅杭强,邱丕相,高楚兰.论武术套路的传统特性与奥林匹克[J].体育与科学 2004,(1)
[4] 卫志强,秦伟.中华武术与旅游业发展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 张水莲.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技研究,2001,(4)
[7] 中国武术拳械录编纂组.中国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445-447
[8]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教材小组.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9] 申德义,汪如峰,等.中国加入WTO对武术市场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福建体育科技,2004,(3)
[10] 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1] 罗时铭.中日相扑传承关系探析[J].体育文史.
[12] 周士彬.日本柔术起源的初步考证.体育文史.
[13]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4] 林伯原.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15] 韩锡曾.浅谈精武体育会在我男近代体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浙江体育科学,1993(1)
[16] 昌沧.南京中央国术馆始末[M].体育文史.
[17]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拳术出版社,1998.
[18] http://wushu.hbu.cn/fenhui/wushuxiangguan.html中国功夫在海外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37398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