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芬,郑春禄,耿玉香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高职体育课程必须与有助于“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重视职业保健教育。体能训练项目针对专业操作技能、体质保健教学针对专业岗位工作,基于专业相关岗位开发《体育与保健》课程项目与任务,模拟岗位训练,突出专业技能,重视专业保健。 关键词:体育与保健;专业技能;项目;岗位
高职体育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保持身心健康方法和能力,为高技能人才奠定身心基本素质和职业保健基础。我们认为,高职体育课程的确切名称应为《体育与保健》。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必须与专业岗位密切结合,才能高效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具体思路是“体能训练项目针对专业操作技能、体质保健教学针对专业岗位工作,基于专业相关岗位(工种)开发《体育与保健》课程项目与任务,模拟岗位训练,突出专业技能,重视专业保健。”
一、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必须与“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教学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高职专业担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高技能人才需要健康的体质基础,更需要有助于专业操作技能提高的体能训练方法,也需要职业保健的基本能力。 1、 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能力目标必须针对职业的岗位(群)确定 “高技能”人才对职业体能储备、体质锻炼能力、职业保健方法等方面要求与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空中乘务人员必须具有抗晕旋和平衡能力,具备稳定的神经系统功能,建筑职业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攀爬和不恐高能力,林业、地质职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较强有氧耐力素质和登攀能力。因此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能力目标必须针对职业的岗位确定。 从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来看,人才培养有特定的职业岗位指向性。但是,学生从开始学习一直到就业,其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要保证学生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绝对的一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职业岗位之间的迁移和错位就势在必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面,选择以岗位群作为《体育与保健》课程能力目标更适合我国国情。 2、 专业技能的需求是《体育与保健》课程项目设计的依据 普通教育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般的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常规的体育项目作为学生业余活动来营造健康的体质基础是必须的。高职专业《体育与保健》课程主要能力目标之一是按专业技能的需求设计课程训练项目,掌握有助于专业操作技能提高的体能训练方法。 3、 岗位环境的保健是《体育与保健》课程任务确定的根本 职业保健是高技能人才从业的基本能力。高职专业《体育与保健》课程主要能力目标之二是按专业岗位(群)环境和岗位劳动特性设计课程内容和保健方法训练,为就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职业保健基础。
二、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了高职课程改革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为方向。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目前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模式。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改革必须以与专业技能所需的体能和技巧为中心,以依据职业岗位环境和工作特性的职业保健为基础,设置训练项目、开发练习任务,在模拟专业环境中健身强体、奠定专业体能基础、储备专业保健能力。 1、 从专业技能入手开发训练项目,构建专业特色显明的训练任务 高职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专业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突出表现是专业技能娴熟。《体育与保健》课程必须担负专业技能所需的体能和技巧的训练任务。同一个专业需要多种专业技能,不同的专业技能需要不同的体能和技巧,同时也有共同的要求。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包括电子设备装接工、设备维修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制图员等技能。设备维修工对手指灵巧性、上肢动力性和静力性耐力、上肢肩带和躯干的力量与耐力、平衡能力、高空抗晕旋能力等要求较高;数控机床操作工对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肌力量、平衡能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目测力、注意力的专注力和耐性等要求高;电子设备装接工和绘图员对上肢力量和耐力、手指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触觉的敏感性、注意力的专注力、反应速度等要求较高。为了专业技能的有效提高,从专业技能入手开发《体育与保健》课程训练项目,根据技能所需的主要要求设计《体育与保健》课程训练任务,体能和技巧在多个任务中得到训练强化和提高。 2、 以岗位(群)的工作环境为依据,构建职业保健教学任务 职业保健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针对性锻炼或防治,消除和防止职业危害,减少职业病,从而保障身体健康。我国的职业保健事业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一个较系统的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全国性网络,制定颁布了52个“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一整套的“劳动卫生标准”,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做出了贡献。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给劳动者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对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为提高生产效率将现有乡镇工业中的手工操作普遍改为机械化生产或先进的流水作业,此时如果组织不当,就会给这些劳动者在工作中造成精神高度紧张或由于其单调乏味的操作造成心理障碍而产生各种疾病。又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不断增加采用新的化学物质或新的工艺流程,在操作和使用人员不了解或不认识其危害性时,很可能对其健康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其次,产业结构改变和变业状况的变化,第三产业的中可能产生的特殊劳动卫生问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的频繁变动也带来许多职业卫生问题。因此,为适应新的形势,目前职业保健领域的某些观念也需要加以转变,即逐渐实现由预防职业病向更为积极的确保劳动者身心健康方向转变;由预防医学向预测医学转变;由强制性的卫生监督管理方式向提高劳动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主动促进劳动者健康的方式转变。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必须针对岗位(群)的工作环境设计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保健意识和能力。 3、 项目中心体现专业培养特色 普通教育的体育课程的课程范型主要体现为训练中心型,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则应是项目中心与训练中心的组合。所谓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来顺应“以职业岗位能力设计课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理论认为“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为课程改革理念的高职课程,应通过对工作岗位能力点、知识点、技能点和非智力因素优化点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任务)为驱动,来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合理高效设计课程模块,组织安排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效益最大化。
三、课程整体设计与教学实施 “体能训练项目针对专业操作技能、体质保健教学针对专业岗位工作,基于专业相关岗位(工种)开发《体育与保健》课程项目与任务”是课程整体设计的基本思想;“模拟岗位训练,突出专业技能,重视专业保健”是《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思路。 1、 课程整体设计 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的背景是专业工作岗位(群),其课程标准、教学项目和任务具有专业的独特性,也就是说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的整体设计须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单位进行。在设计中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组织由职业岗位专业人员、体育专家参加的专家组进行课程标准制订; (2)按照岗位(群)专业技能设计项目; (3)实地考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实景,设计训练任务; (4)调查岗位职业病例,研究职业保健措施。 (5)完成课程标准文本,反复推敲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2、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实施 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实施具有本身的专业特色,要求任课教师既是体育与保健的行家,也是受过相关授课对象专业训练的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遵守“四结合、一配合、一合作”的原则,确保教学效果。 (1)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普通教育中掌握的健身基本方法是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高职对应的有助于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训练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必须将“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有机结合,在项目导向下,合理安排训练任务,有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如针对数控机床操作工项目的训练,对“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肌力量”、“平衡能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目测力”、“注意力的专注力和耐性”等六个单元训练任务采取先进行传统体育的单项训练,然后借助模拟数控机床操作的综合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2)操场训练与岗位实景训练相结合。操场是体育课程的常规场所,但是专业训练往往操场不能满足训练要求。因此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的场地应是操场与岗位实景科学的结合,才能达到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如针对电子设备装接工和绘图员项目,针对“上肢力量和耐力”、“手指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触觉的敏感性”、“注意力的专注力”、“反应速度”等任务先在操场模拟训练,然后到电子实训室或CAD实训室进行综合性训练。 (3)多媒体指导与实际训练相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在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中具有规范、高效、易模仿、减轻教师劳动的多个优点。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多媒体应用逐步普及,操场和实训室配套的多媒体设备也在建设中。因此《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应多媒体指导与实际训练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技能考核与保健理论考核相结合。高职《体育与保健》课程中职业保健是重要的内容,所以必须重视职业保健理论和能力的教学,并以考核促进效果。 (5)与专业技能训练配合、与专业教师合作。《体育与保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高技能“和”身心健康”,所以本课程教学必须与专业技能训练配合,同时体育教师必须与专业教师合作,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晓斌,浅谈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整体设计[EB/OL],浙江育英职院网站,2008-12.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