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春 吉林体育学院 130022)
前一段在中国武术界发生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当今最具实力的五位泰拳王(神目杀、鬼见膝、魔术锥、拳灭风、屠龙肘)全团出动挑战中国功夫,并曾狂言:少林在中国有悠久的武术传统,但是相比泰拳来讲,不过小菜一碟,不堪一击。有屠龙肘之称的考克莱声称要秒杀中国功夫。不过在2009年12月19日广东佛山进行的比赛中,中国功夫4:1大胜泰拳。这次泰拳的挑战,从之前的一些过激的言论到整个比赛过程和结果,无论是泰拳挑衅也好,还是商业抄作也罢,都将促使我们对武术及其发展应有所反思。
那么我们就重新认识一下武术,通过对武术的概念、特点、内容、作用的进一步了解,在反思中讨论一下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一、概念的理解与分析 一提到武术,民族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武术经历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的洗礼,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灭亡, 武术器械的制造,拳术套路的出现,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项目。那么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我们首先应该对其进行概念的界定与分析。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从武术的概念中可以看出“技击性”为本质属性,种差。区别于其他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来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还是套路,都要以技击为技术核心。另外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武术的属概念,上位概念,说明武术具有体育属性。区别于其他使人致残的实用技术,武术尽管以技击动作为主,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是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击技术我区别。比如散打更接近于实用技击,但我们有竞赛规则对其限制,限制在体育竞技运动之内。曾经有一次日本空手道挑战泰拳,在无规则的情况下,结果日方前三局是两死一伤,这已超出竞技运动范畴,不具有体育的属性,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特点 1以攻防技击动作为基本元素。武术这一特点是由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性决定的,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本质特点。 如:拳术中踢、打、摔、拿,刀术中的劈、砍、挂、撩等都具攻防技击性。把这些元素经过艺构思编成套路形式。 2 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武术一直以搏击格斗和套路这两种主要形式发展的。发展中套路占据了主要地位。 内容形式流派也绚丽多彩。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强调不但是肌肉,骨骼等肢体参与活动,还有心态活动和气息运动,意念活动,全神贯注“意动身随”。也就是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身心全面锻炼。 4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的对练,还有与其和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它对场池、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 练参、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 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俱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利用 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5文化特点。武术植根于传统文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天人合一”中国哲学思想,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体现的都是合谐文化。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太极拳表演为世人震惊,从舞台、拳术套路、场景布置,服装,音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圆形的舞台,2008名表演者呈圆形,背景音乐及中国自然山水画,以及一些小朋友们的学习,表现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些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套路上,从起势到收势,步走弧形,拳以圆为法,式正招圆,刚柔并济。体现的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与人为善”的处世观和以和为贵的价值观。这些都有传统文化的烙印,体现了武术的文化特点。
三、武术的内容及分类 通过分类介绍一下武术的内容。对一事物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如对体育的分类,根据场所、范围可以分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按年龄可以分为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等等多个标准。那么看一下武术都按哪些标准进行分类的。按地理位置分(按长江南北分):南拳北腿。按山脉分:少林,武当,峨眉。按姓氏分:太极中,杨氏,陈氏等。按动物形态分:螳螂,蛇,猴,鸡,鸭,狗拳。我们主要按其运动形式分为套路、搏斗运动和功法运动。1功法,单个武术动作,简单易学业,便于开展,竞技性强,观赏性高。 内功,外功,轻功,硬功。2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单练包括徒手的拳术与器械。 对练和集体演练都包括徒手、器械以及徒手对器械。中国历史最著名的一次套路展示(楚汉之争时):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无论意在谁,都是以套路的形式展示的。3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目前有散打、太极推手、短兵、长兵等。防身术,来源于散打和擒拿术,技击性的体现。
四、武术的作用 1、健体防身。提高身体素质,对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力量等素质要求高,改善和增强体质, 提高自卫防身能力, 2、磨练意志、培养品德。基本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讲武德,重礼仪”。 “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学礼” 3、观赏娱乐性,丰富文化生活。武术的表演非常具有观赏性,(少林主持释永信率少林弟子巡回演出发挥的就是此作用)。另外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 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抱拳礼,五湖四海)以武会友(也是武德的内涵)
五、武术与医学的关系 上升为部门,体育,医院 作为单一的理解,他们之间必然有联系。可见,体育,医院,火葬场。同为一个系统,都属于人体文化性质范畴。 武术与医学的关系我们主要讲武术与中医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共同丰富与发展。武术理论体系中吸收传统医学中的三宝“精、气、神”, 三者一体,相互依存,形成了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另外,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依据。中医经络学说与武术的健身。经络是气血运行,联系脏腑,四肢和调节人体各部功能的必要通道。十二经脉,十二正经,分布于手足内外侧,有目的的适度活动,能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 可见,武术的人体科学建立在中医基础之上。这也是我们讲其关系的主要目的。
六、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西方竞技体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今天,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极大的危机。目前我国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有几类主张。 1 国际化。 主要代表就是提倡武术进奥运会,根据是奥运会的影响力,推动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这个主张也迎合了我国发展体育的战略:奥运金牌战略和全民健身计划。不但能夺得金牌,为国争光,还能带动全民健身。但将武术推向奥运会时涉及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没错,前提是世界有所承认,文化有所认同,文明化的体现。不过目前我们为了让武术进奥运会,急功近利,将其连删带改,传统的东西没多少了。认同与承认都不能使其精髓的东西失去,不能以此为代价。 2 商业化。 主张通过影视作品,体育赛事等。影视作品方面比如李小龙等功夫明星带动的武术热。体育赛事方面有武术锦标赛等,另外中国2009年的WMA赛事,还有中央五的康龙武林大会(口号是“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不过在台上说白了就是推人游戏,真正体现武术的东西很少。有些时候这类主张,说到底就是为了多挣几个钱。 如果武术这样传承下去,中国武术剩下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了,就如郭德纲说的(我们传统相声六七百段,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二三百段了,再努力就没了) 所以,我们当今武术的传承,如果只顾眼前物质利益,只图(奥运会)虚名,没把精力真正放在武术的招式,传承上。那么中国武术的发展就非常危险了。此时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到底是中国功夫还是泰拳厉害?有那么一句话“技法无高下,功力有深浅”,就是说无论是中国功夫还是泰拳在技法上本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人类技击术的精华,但是你在这上下的功夫、时间、精力,以及造化,悟性,功力上这个有高下之分。所以我们应真正把精力放在武术的传承上。 不是说这两种方式不好,问题有待改进,还需在探索中前进。 3教育传承。 目前我们更多主张教育的传承方式。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最好传承方式是教育。教育传承时有两个概念,武术学校,学校武术。前者为专门机构,不过多说。学校武术主要是在大中小学将武术列为体育课主要内容。但是通过教育传承时,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不够自信” 。很多学生对武术不感冒,没兴趣,枯燥,认为武术太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程上要先吸引,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和武术的复杂化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一看就喜欢,一学就上手,越学越难,越难越学。”这样才能发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作用,也能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认同上看,武术已经进入文化反思的时代,我们应站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肩负武术的文化自觉。所谓武术的文化自觉:就是说武术要有自知之明。在西方竞技体育,奥运会主宰的体育世界里要深知自己的来历,发展过程,发展规律,及看清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如何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要深知在中西文化交融的体育里,无论是西方体育还是中国武术,共同点都是为了人的发展。
最后,套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也希望作为中国武术的文化反思、文化自觉与崛起的开始。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为人类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