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龙1 ,李珊2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湖北 建始 445307 ;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教育价值的研究旨在开发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明确的阐述了其意义所在,重点是结合本校的体育学科的特色,对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民族传统体育 校本课程 教育价值
价值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它的产生同人的需要紧密相联。马克思曾说过:“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关系中产生的。”[1]所以,“价值”概念,就其深层而言,它是指客体和主体(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普遍范畴,即客体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在对教育价值研究分析时,教育理论界也形成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教育价值的界定,但都是从需要—属性和主客联系两条线索进行研究的。有论者认为教育价值是指教育这一事物、现象对其他事物、现象所具有的某种意义,这种意义是通过教育对社会、对人所起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多机能性、动态性特点。也有学者把教育的需要者规定为人,仅仅把教育价值界定为教育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育的进行,培养一定的人,满足人的需要。从主客关系角度来看,有论者认为教育价值指的是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与教育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表明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教育活动主体需要的适合或满意程度。也有人明确提出把教育现象作为客体,认为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既体现了教育现象的客观属性,又体现了人的主观需求。在进一步阐述教育价值时,也涉及到分类问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教育价值指向上,划分为对个体的价值与对社会的价值(或称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理想价值与功利价值等),并强调二者的统一。总之,归根结底,教育价值主要还体现在对人的价值的作用上,直接扩展人的价值,让人意识到自身的价值。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主体的社会和学生与作为客体的课程之间的需要关系的反映。“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主体在课程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价值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任何一种课程的实施都离不开处于具体活动状态中的主体,也离不开一定的目标,因而,也就不能不受一定的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2]它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对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产生重要作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正确引导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3]
1 校本课程的阐述 “校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正日趋上升,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校本课程问题正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的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价的一整套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校本课程的发展进程中,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制主体中的核心,起着关键作用,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制的对象,起着本质的作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学生的需要为宗旨。[4]
2 民族传统体育的涵义 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5] 所谓体育的,是指这类活动项目或运动项目都具有体育的特性,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规则锻炼自己的身体,使自己的身体各个部分得到平衡协调的发展。 所谓民族的,就是这类体育活动或体育运动具有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这种民族文化底蕴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动或运动项目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喜好,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 所谓传统的,就是这类体育项目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这类体育项目中任何一个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华,而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并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与作用 3.1 民族传统体育性质 民族传统体育的性质是指民族传统体育这一事物或者现象区别于其它事物或者现象的质的规定性。 第一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民族品格;第二、它注重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锻炼,不注重个体的表现;第三,群众性;第四,它不断获得继承(传统性),也不断变异(变异性) 第五,多样性和地域性;第六,季节性 3.2 民族传统体育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体育的实施者个体所产生的作用;第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促进民族友谊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二、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三、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推动国际体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3.3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 3.3.1 特点 (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而言)包括以养生、卫国和娱乐身心作为目的、注重形神兼顾,尤重形与精、气、神的结合、个人修炼身心,注重动静结合、体育与德美结合,寓德美于体育活动之中 3.3.2 功能 (指民族传统体育对个体的作用)包括健身功能 、教育功能 (对智育、德育、美育的作用)、娱乐功能和交往功能。
4 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的价值与意义 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而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的每一个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或随从,所经历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活动”,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理论,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编写教材及教学方案,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思维能力和教学业务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专业发展就落到了实处。 带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课程相同,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都是针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适应性改造,同时也自主进行一定范围的特色课程开发,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使学校课程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配置,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更加丰富和完善,推动学校课程的协调发展。
5 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的分析 5.1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一条确定了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其中之一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第二十条又明确指出: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新《纲要》提出这种全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理念,正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大,在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不仅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而且使课程更符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是国家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贯彻和落实国家颁布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课程方案。新《纲要》课程结构体系的出台,意味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了法律依据,进而,对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也就有了政策保障。[6] 体育学自1996年被列为一级学科后,其学科与理论建设开始如火如荼。时至今日,体育学学科理论与方法更加成熟与规范,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和广泛。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级学科体育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其结构体系包括理论和技术两大类,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规范是以“母学科”为基础构建的,并与同级学科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相结合,因此,体育学科中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必然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奠定基础。 5.2 开发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 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我认为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教育价值的研究也应从三个方面来着手,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对德育、智育和美育的教育,也不失为对体育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5.2.1 德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这里所说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小学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我认为德育最纯粹的是让小学生们能够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结合本校的特色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教学中至始至终贯穿德育,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指明方向。 5.2.2 智育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人的智力水平与大脑的物质结构与机能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保证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细胞的发育,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正说明学校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良好的智力也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体育教学中,智力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因此,体育教学与智力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通俗地讲,体育课的智育教育可认为是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将它用于体育锻炼,即为智力因素的培养。“积极的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苏轼说。这些体育活动要能鲜明的反映出并且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目标是要求在劳动中产生思想,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巩固与说明,让实践活动成为新知识的源泉。 5.2.3 美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7] 体育教学不是身体的单调锻炼,而是健美体格、完美人格的培育。美育在体育教学中从头到尾都起着关键的作用。[8]把美育教育放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们能够一举多得,不仅能够学到体育知识、得到体育锻炼,还能够得到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提高审美能力,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塑造美、追求美的信心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与行为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受到学校的地域与文化的限制,才得以进行开发的一种课程模式。开展小学民族传统体育的校本课程,其实也是结合本校的一些特色的课程资源,而开设的这门课程。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是受到当地的地域、当地的文化的影响的,通过开设这门课程,不仅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而且也把当地的地域文化传播开来,其教育价值可想而知,开发校本课程,也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又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1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 罗培兰.浅谈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的关系[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02) [3] 马建云,佟春雨.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9) [4] 高慎英.小学校本课程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6) [5] 王越,陈永松. 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教学[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9,(03) . [6] 王远海.对云南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认识[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7] 铁维义.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体育科技, 2000,(01) . [8] 丁宁.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学[J]体育科技, 2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