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0年第4期
 
21世纪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6/8 10:06:02 浏览次数 4334  

赵江阳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体育部,福建 泉州 362332)

摘 要:本文以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为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发展现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为以后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对策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仍然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实力所限,体育软、硬件建设方面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体育资金投入不足,体育学科实力仍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已制约民办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1]。纵观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可以看出,民办高等教育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发展无论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滞后于现代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启动,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如何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相协调,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达到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何不断改革创新,这是我们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创出新的高校体育发展模式的关键,也是能否在新形势下全面展示体育育人功能的关键。

1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现状
1.1 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是否科学、具体、明确,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效。有调查显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取向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没有教学目标。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作为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首选教学目标,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是短期兼职或者是临时代课,所以没有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思考如何为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提供导向,因而形成了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的教学目标[2]。
1.2 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与技术、运动参与和体育活动经验三大类,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更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呈现“多而杂”的特点。现行的体育教学理论课课时安排极少,形同虚设;实践课“全面而不发展”,过频的项目转换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极不符合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以致于部分学生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变得消极被动,无法熟练掌握运动技术及锻炼方法[3]。未来高校体育教学要求内容更贴近生活,强调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健身性和文化性能有效地融为一体。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体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过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4]。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随意性较强,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追求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增强体质,“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被动的练”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没有认真发掘教学中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有利因素。理论上虽然倡导“终身体育”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和接受知识技能的差异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些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也制约着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1.3 体育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可见体育教学过程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在民办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活动的自由度,而不断简化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认为体育课的教学环境就是开放性的,只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运动起来,就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学过程越简单越好;一方面学生的潜意识里也都希望体育课自由运动,对统一、规范的教学缺乏积极性。教学过程的简化使得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锻炼方法,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变少,学生无法从教学活动中认识和评价自己对于体育运动观念行为和能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1.4 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体育教学环境包括体育运动场馆、体育器材设备等物质环境和教学心理气氛、良好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与学校一切体育教学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多年来,民办高校在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已经有了可喜的改善,大多数民办高校较为注重对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建设的投入,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学经费来源是社会或者个人资本,且资本投入趋向于其他学科建设,加之校园面积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其体育的发展不可能像公办学校一样受到重视[5]。为了保证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其物质环境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它对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对师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反馈,而忽略了教师仪态、教学气氛、教学艺术等心理环境,在体育教学现状上表现出教师过于强调课堂常规,强调突出教师的权威,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课堂情绪被动消极。

2  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是民办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统一的交往实践活动,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密不可分。体育教学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运用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个体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运用体育的手段和功能培养个体完整的人格,构建人与世界和谐发展的全面、丰富的关系,引导个体去体验生活,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6]。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与培养,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要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引导下形成双向互动。
2.2 创新与发展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加以考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7]。由此可见,未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选择主要是由学生的特点以及时代的教育理念所决定的。民办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设符合自身条件的教学模式。
2.3 优化教学体系,更新教学方法
    改革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教材内容,突破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普修课形式,吸收或引进与社会现实、群众体育紧密联系的具有健身、康复、娱乐、休闲等功能的新知识和体育项目,扭转当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而杂”与片面追求传播知识数量的局面[8]。教学方法上,摒弃过去传统的封闭式、传习式的教学,更加强调将感知、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积极地运动和认真的思考,有效地达到体育教学目标;大量运用现代化的设备与仪器来辅助体育教学,扩展学生的视野;注重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的体育练习中去认识和掌握练习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关系,再将体育学习方法转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运用到课外的实践中,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向一个人终身体育的延伸。
2.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高校体育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情况,要真正实现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和更新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师资质量是关键。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业务锻炼、业务学习、能力考核的规范管理,定期集中学习现代的学校体育思想、先进的体育理论知识,尤其是青年教师,多参与体育教学观摩、竞赛及学术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一方面融洽教师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在锻炼和交流中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学方法也得到不断地完善。
2.5 积极探索,创设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
    民办高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优势条件,积极探索,创设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构建“快乐体育园地”。在物质环境上体育场馆、运动设备的数量质量不仅要满足教学需要,还要提高这些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心理环境方面体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注重言传身教,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在学校中形成持久的、稳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热烈宽松的课堂心理气氛,与学生积极互动,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雷军丽,李养丽,王金贵.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微观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4):208-210.
[2]金川江.21世纪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6):826-828.
[3]杜书凯,张小微,孙长武.我国民办高校体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02-105.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唐玲.试论未来体育及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向[J].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4,2(2):83-85.
[6]许玲.探索“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改革 实现体育教学向终身体育延伸[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4):81-83.
[7]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39&infoid=371,2002-08-06.
[8] 田常军.民办高校体育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J].民办教育研究,2003,2(3):81-8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522530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