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6期
 
深圳大运会辉煌背后的再思考——体育奖学金制度能否敲开中国体教结合的大门?

2011/11/22 11:21:20 浏览次数 3437  

丛硕鸣


【摘要】体育应该被解释为身体教育,应该是塑造一个完整人的必要手段之一,应该回归教育。而在美国盛行已久的体育奖学金制度值得我国借鉴。这是深圳大运会的辉煌成绩除了给我们带来喜悦之外,更多能激发起大众对体育的真谛、校园体育以及未来体育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反思。
关键词:身体教育体教结合 体育奖学金
    75枚金牌、145枚奖牌,中国队不仅超过了北京大运会54金的中国历史最好成绩,而且刷新了前苏联在1973年创造的69金的单届大运会金牌最多纪录,可以说我们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深圳大运会已经圆满落幕,我们不禁又会反思,如此辉煌的成绩,一个个创造历史的瞬间,就是本届大运会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成绩?我们应该承认,经过北京奥运会、山东全运会、广州亚运会的洗礼后,大众对金牌出现了审美疲劳,同时大众的关注度也从金牌数量转变成金牌质量。再加上大运会本身所崇尚的,就与竞技体育中纯粹的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大不相同,前者更多强调的是当体育被解释为“身体教育”而非“竞技运动”时所产生的作用,强调的是体育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强调的是体育是培育一个完整的人所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与美国、日本等校园体育发展鼎盛的国家的交流以及对比,在辉煌的成绩背后,我觉得深圳大运会给我们留下的更多是对中国体育未来到底如何良性发展的思考……

1  中国军团在本届大运会上的表现有喜有忧
    思考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比赛依然是我们最能直观看到的东西。虽然在本届大运会上我们的金牌数量依然名列前茅,但在冠军的含金量上,我们依然处在备受质疑的风口浪尖。在通往体育强国的道路上,我们惊人的发现,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大型运动会,中国军团在各个项目所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往往是一脉相承的。本届大运会,尽管中国军团也在不少冷门项目中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在以往我们始终处于弱势的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大众最为喜爱的项目比拼中,我们依然延续颓势。三大球除了女足夺冠以及女排杀进决赛以外再无亮点。最让人心痛的依然是我们的男子球队,可谓全军覆没。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体育竞技的强国在一些项目上有明显的优势,好比美国的田径,不仅奥运会上国家队实力雄厚,他们参加各个领域的运动会时,在田径上都能占据基本相同的优势,这次大运会亦如此。这应该才是真正强大的表现!由此可见,竞技体育的强大是需要有基础沉淀的,要想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就必须有各个阶层各种领域所组成的强大的群众基础作为依托,作为金字塔的塔基,如果仅仅看重金字塔塔尖,也就是国家队的培养与发展,想速成冠军,急功近利,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2 体育应该回归教育
    体育的概念在学术界的论争从1980年开始至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真义体育派”和“整体体育派”成为这场论争的两大阵营,从哲学、逻辑学和社会学的视角以及体育的外文词汇来源来看,围绕着“体育就是身体教育”和“竞技娱乐是否是体育”而展开的充分争论,直至今日也没有而形成统一的认识。体育概念在解放前的泛化程度尚未有研究,但崔颖波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体育政策表明,体育这个术语在当时仅有“普及”一层含义。也就是说,体育一词的含义虽然超出了学校的身体教育的范畴,但并没有超出身体教育的范畴、20世纪50年代中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提出,表明体育一词具有“普及”和“提高”两层含义。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体育一词的含义超出了身体教育的范畴。且不论崔文对体育概念的考证是否准确,但是他的体育概念泛化的范畴却是大致准确的,现代大众视域内的体育早已超出了身体教育的范围,这是体育理论研究不可否认的事实,同时也把体育概念的研究拖入了混沌的境地。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历史不断发展的概念,在中国的古代,孔子所提倡的“六艺教育”,就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的思想,认为人在理性指导下,人的心灵和身体应得到全面发展的实现;16世纪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曾经指出,要从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几个方面去发展人的个性。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潜能素质的充分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人的每一种能力都同样突出、均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地发掘和调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任何社会的进步水平和人的解放的程度总是同人的德、智、体二者发展水平成正比。因此,体育蕴含教育之中,两者确实有密切的关系。而理论的分析,往往也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回顾本届大运会的精彩瞬间,女足的夺冠必然是大家印象最爱深刻的。毕竟,姑娘们能在这个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时代,在由于举国体制弊端引发后继无人,导致铿锵玫瑰早已凋零的时代得到一个冠军,一个逆转日本队所取得的冠军,实在太宝贵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女足在大运会夺冠,并非校园足球的胜利,并非教育的功劳,也未必能激发更多大中小学生投身到足球运动。由于女足后备力量极度匮乏,我们球队中有五名现役国家队成员,这不得不让这支大运队的纯粹性打了折扣。中国足球是否该扎根校园,就目前看来,如何才能循序渐进的重回校园呢?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看到差距。日本男女足双双进入大运会决赛,充分说明了日本校园足球发展的成功,也是日本教育的成功。而各年龄段级别的校园足球联赛,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日本足球如今成功的关键。像中田英寿、中村俊辅、川口能活等著名日本球星,都出自于他们的高中联赛体系。这个联赛历史的悠久、底蕴的深厚以及日本国民对其的重视程度,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有的成就与辉煌,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对这种理念的坚持换来的。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环境、氛围,也不可能在校园中诞生如此多日本体育界响当当的人物。
    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如健身、健美、医疗保健、延年益寿的生物功能和教育、政治、经济的社会功能 。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做准备,而是为了人的一生做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 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 ,不但要强化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社会知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广、博、精、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存。要注意培养“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认识观念的改变,是很重要的。
    因此体育是什么?通过深圳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我们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体育追根溯源,就是PE:physical education——身体教育,体育应该回归教育,体育应该是培育一个完整的优秀的人的重要手段,而绝不是最终目的。我们需要体育,并非为了成为一个拥有专能的运动员,而是利用体育塑造更完美的自己。所以,体育离不开教育,离开了教育,体育也将不再是体育!

3  美国学校体育与体育奖学金制度的发展概况
    郎平近日出现在深圳大运会赛场,对于中国排球在高校的推广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郎平认为,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制将学习和发展体育特长结合得很好:“中国的大学最好能够设立体育奖学金。美国高中生家长会投入很多资金,把孩子送入俱乐部训练,为的是在大学拿到奖学金。”
美国高校体育人才济济,即便美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运会上取得的成绩不算出色,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是美国体育人才的蓄水池和输出库。大多数美国奥运会、世锦赛冠军都是相对成熟的大学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硕果”。
    在美国大学中,一名运动员基本训练时间控制在3个小时左右,学习则要花上五六个小时。虽然训练时间短,但强度却非常大,质量要求也很高。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效率,不浪费时间。即便如此,如何平衡学业和训练之间的关系,也是众多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感到艰难的事情。不过美国大学是学分制,如果有课程没通过的话,他们一般会在训练、比赛不太密集的学期增加学习时间,以达到补学分的目的。
    在美国大学里,对于运动员的学业要求和其他学生是一样的,而一旦发现学生因为训练使成绩大幅 下降,他们会暂停学生的训练,或是安排老师专门对其进行辅导。另外,美国大学对于运动员的学制要求也比较灵活,如果说普通学生是四年毕业的话,那么运动员则可以延长到五六年。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很多大学还有专门的体育方面的奖学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在学好的同时,也能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像郎平女儿白浪所在的斯坦福桥大学,如果能拿到全额奖学金的话,那么这可以省去2/3的费用。就如此次美国代表团会按照参赛运动员在大运会上的成绩,给他们在申请奖学金方面相应加分,以作为一种奖励。
    而美国也曾经以立法形式通过一项决定,对有休育才能的高中生,同样设立一种专门的奖学金。具体是:每个学校高中毕业班学生中尖子中的10%,会被学校排荐到大学去,在四年求学期间,每年可享受5000美元奖学金。这个决定适用于美国各州的大学。当然,持有这种学校推荐信的学生,也可自己联系大学。但是作为条件,拥有这种奖金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必须首先到小学、中学,或报酬较少的私立学校任教一到两年。因此,这种学生被称为“天生的教师”。不过对于这种做法,目前连美国国内都存在不同意见。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经济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度,在通过体育特长谋求更多的实际利益从而得到更好的自我价值实现上,美国是最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概的。

4  中国实行体育奖学金制度,或能促进体教结合的发展
    无数成功的发展案例就在身边,体教结合的道路俨然已成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是否更应该从美国、日本身上借鉴些什么,把它们精华的养分汲取提炼并运用到自己身上呢?这或许能让我们真正敲开属于我们的体教结合之门。
    一切都不可能如此简单,国情是不同的,照搬似的借鉴不可能达到相同的结果。我们还得结合自己的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适合我们的,摒弃不适合我们的,才能取得成功。像日本全国的各级校园足球联赛的模式,在当今中国就很难实现。我们学校、学生的数目远远高于他们,软硬件条件都跟不上,观念、意识层面更是达不到那个境界,照搬本身就几乎不可能完成!
    像美国所开设的大学体育奖学金制度,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且能适合我们运用的制度,它或许真的能成为发展体教结合道路的关键的可行性举措。目前,中国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无法并举,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某些体育特长生在文化学习方面由于种种“特赦令”,使他们可以相对忽视学业。当然,同样的毕业年限也让他们很难让学习与体育并重。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我们知道,由于美国的体育奖学金制度和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体制,著名球星奥尼尔用了8年的时间才拿到学位,比普通学生整整多了4年。开设体育奖学金,完全可以让更多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们重视学业,无形中增加了他们进行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更多的学校,可以选择自己的专业,可以选择日后的出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这完全是一项能够真正促进体教结合发展的可行性措施。不过,这种制度要想真正发挥其功效,还得增加一些辅助性的措施共同实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5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要想真正从体育大国成功过渡成为体育强国,在体育所包含的几乎所有领域都必须要有进一步实质性的提高,而绝不仅仅局限于竞技体育,仅仅局限于金牌效应,仅仅局限于奥运争光……而就算在竞技体育范畴内,我们也必须在大众喜闻乐见的主流项目中得到突破,才能真正增加冠军的含金量。
    因此体育应该回归教育,体育必须回归教育,只有真正把体育看成塑造人的手段之一,让其回归校园,坚定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中国体育的明天才有希望!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体育奖学金的制度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只要我们在借鉴中寻觅到一条切实适应我们发展的道路,成功的一天将不会遥远!为了中国体育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崔颖波.“スポ—ツ”为什么能成为日本体育的总概念[J] 体育与科学.2005(26),3
[2]孟凡强.体育概念在我国发展演变过程述评[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
[3]曲爱英.论学校体育之真义[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
[4]王芳 郎平:国内大学应设体育奖学金,毕业后再练不晚 深圳新闻网 2011-8-22
[5]丛硕鸣 深圳大运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体育奖学金制度或能开启体教结合之路新浪博客 2011-8-24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24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