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2期
 
浅谈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

2011/3/25 10:32:39 浏览次数 3510  

汤龙,成平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石首市城南高级中学  湖北 石首 4344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现状、体育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体育教研组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有效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第一手翔实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资料,然后加以整理分析研究,从而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途径;策略

    2006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1]在我国80%以上的中小学生都是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抓好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必须首先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在于体育课堂教学,如何解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体育校本教研质量,加快义务阶段教育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对于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目的是为获得第一手翔实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资料,然后加以整理分析研究,从而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现状
1.1 学校观念陈旧,对体育学科教学思想认识不足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及国家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学校虽然对体育教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仍然把升学、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业绩的唯一标准,各种奖励措施也都偏向于主科教学,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学的作用,体育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理解,致使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和前途产生困惑,逐渐对体育教科研工作失去动力,进而对学校各项工作漠不关心。为此,陈旧腐朽的思想观念是造成体育教研组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
1.2 体育教研活动多处于教而不研状态,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学校开展体育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解决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所遇到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调查了解到: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着教而不研,流于形式,缺少实效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研组形同虚设,工作计划、总结与制度缺乏,教研活动时间、次数无法保证,多数学校没有开展,即使有听课、评课和公开课等活动,但评课过程中只说优点,不说缺点,公开课仅仅为了选拔教师参加高层次比赛、为凭职称所需,这种为了完成任务式的教研活动使得绝大多数教师的困惑、教学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相反给教师产生了更多负面影响。许多偏远山区的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因为学校规模、学校体育教师少(含无专职)、办学经费有限等原因,在学校内很难也无法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
1.3 体育教研工作着眼于教材和教师,迷信权威,局限经验。
    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观将教师排除在研究之外,认为体育教研是教科研人员和理论工作者的专利。随着体育课改工作的深入,体育教育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体育教学研究不应只是体育专家的专利,从事教学实践的一线体育教师也应该从事体育教学研究,体育教学研究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内容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虽然大家有了新的认识,但是长期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使得广大体育教师过分推崇业类专家学者和前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经验,缺乏对自己认识的认同与自信;满足于自身狭窄的个人教科研经验,课堂教学渗透了浓厚的经验意识;教科研工作偏重于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诠释,教学上忠实执行教材,教学目标定位上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环节的完整与协调,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缺少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注。
1.4 专职体育教师少且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缺乏动力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极为匮乏,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极少,部分乡镇无专职体育教师,许多体育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兼课或转岗而来,缺乏正规的培训和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新课改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目标,体育教师在学校职称评定上较难,加之安于现状,长此以往,学校体育校本教研只能是一种摆设,教师专业化成长更是无从谈起。

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
2.1 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曾对未来教师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现代教师的职责已经转变为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哪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相互了解、相互激励。”[2]随之而来的一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地席卷开来。新课改、新知识、新要求,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有设计与驾驭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开展学生课余训练的能力、把握显性与隐性的思想教育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开展卫生与保健知识宣传的能力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同时还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课堂,探究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学型、研究型、智慧型”的体育教师。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学校体育教研组能给体育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探讨、研究的平台,是体育教师进行自我转变的基本保障。
2.2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广大体育教师除了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外,还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体育教学的具体行为。[3]而实现这个变革的阵地就是——学校体育教研组。为此,我们要建立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校体育教研组,促进全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进步。
2.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由于受地方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区域间不平衡性,其中就有教师教育能力及教学水平的不均衡。为此,建立能充分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作用,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实现教师教育能力、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
2.4  培养和帮助青年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学校体育教研组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摇篮,是青年教师素质能力发展的平台。青年体育教师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精力充沛、有思想有干劲有上进心,能吃苦耐疲劳工作踏实,为此,学校将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及学校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的重担都交予了他们,但由于年纪轻、无经验,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教研组学科建设这一平台,借助优质的教师资源,帮助他们掌握必要地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他们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2.5 提高教研组教师整体教育能力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使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师转变了思想观念、革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复低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现象仍然存在,广大体育教师有专业发展的愿望,但常忙于日常的教学与训练,缺少专业发展的实际行动。因此,教研组的学科建设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2.6  学校体育教研组学科建设拓展延伸的需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学校体育教研组学科建设将对义务阶段学校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素养及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研组学科建设离不开体育课堂教学与体育学科校本研究,只有教育科研才能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体质达标,最终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由此可见,建设学校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学科建设拓展延伸的需要。

3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主要内容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研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而言,我们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活动过程中的侧重点将其分为“学习型”、“教学型”、“研究型”、“ 实效性”、“创新性”教研组。[4]
3.1 建设“学习型”体育教研组
    “学习型”体育教研组的建设是以“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学优化”为目的,遵循“组织性、自觉性、规律性”原则,以读书(含教育类、专业类、文史哲类书籍)和思考问题为主线,以体育教学观摩、学科专业培训、同伴之间的交流为研究途径,最终来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3.2 建设“教学型”体育教研组
    建设“教学型”体育教研组主要是为培养体育学科教师科学合理的制定年度、学期、单元、课时计划及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正确示范,精炼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严密的教学组能力等方面的技能,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换言之,“学习型”体育教研组就是围绕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而开展的体育教学课堂、体育教学课例、体育教学案例等方面研究。这种研究过程贯穿于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的教学环境之中,其主要活动方式是同学科组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讨论为主,其最终的研究成果是以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现。
3.3  建设“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建设“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就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和解决体育教研组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帮助体育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其主要活动形式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多轮课、循环课、异构课、同伴互助式教研、专业引领式教研、自我反思式教研等形式来探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规划课题、个人课题、研究专题、校本教研等“课题”研究为载体,在探讨学校体育体育领域某一问题,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有好又快的发展。
3.4  建设“实效型”体育教研组
    建设“实效型”教研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实效性”教研组建设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三个有利于”进行。
3.5 建设“创新型”体育教研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是一个教研组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一个教研组的灵魂,亦是一个教研组进步的动力。建设“创新型”体育教研组必须针对素质教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研组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

4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有效途径
4.1  转变思想观念,革新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体育教研氛围
    体育教育是义务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新《体育与健康标准》相适应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和体育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体育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此,作为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各科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争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作为体育学科教研组的组长,要肩负起带领本组教师走“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共同营造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教研氛围;作为体育新课改主力军的广大体育教师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刻苦钻研,争做专家型体育教师。
4.2  建立学科网站,实现资源共享,打造体育教科研团队精神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区域性的体育学科学习网站相继建成。网络教研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研提供了新的思路。体育教师登入区域性的体育教研网站,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通过加入BBS论坛、QQ学科群、组建教师博客,实现网络交流平台。就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师配备来看,一般在2到3人左右,且还有许多是兼职教师,开展体育教研活动相对困难些,及时有开展其效果也不太理想。为此,以县市为单位,建立体育学科教研网,开展网络教研有不受时空限制、信息容量大、快捷节约、资源共享与合作的优势。县市体育教研员可以在网上组建并主持含有答疑解惑、百家争鸣、教学进行时、运动医疗站、训练竞赛、教学资源、课堂研究、经验交流、学生体质测试等板块的“交流论坛”,各地体育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作为论坛版主积极参与,定期邀请在体育界享有一定声誉的专家学者、体育特色教师作为嘉宾参与,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广大体育教师答疑解惑。这样有着教研员组织、专家的引领,体育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校内开展的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合作探究、师徒结对、校本课程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等也会产生积极地效应,逐渐形成“乐学乐教、求真求实”的体育校本教研团队精神。
4.3  规范教研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制定科学的体育教研活动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策略的推进,国家将逐步拉近城乡学校的距离,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也将会逐步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要抓住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这一契机,针对学校体育教研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特点,可以采取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体育教研组“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模式,帮助乡村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逐步建立完善的体育学科教研组系列制度,使体育学科教研组活动正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各学校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配备配齐”专任体育教师,以确保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及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正常开展;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各个年龄层次存在的不同问题,县市教研室要有针对的组织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评比和教学研讨活动,同时县市教育局教育科、体卫艺科、教育督导室、教研室、学校教导处与教科室等要定期对各校体育教研组教研活动、教学质量、教学成果进行督查与考核,以规范体育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开展。
4.4  创新培训模式,开发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
    多年来,制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瓶颈在于教科研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解决这一现状,学校应创新培训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师徒结对、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学技能培训、学校承办教研活动及培训等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同时,学校要根据体育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抓好教案的撰写、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听教说评一条龙教研模式等,指导体育教研组经常进行教育教学总结和交流,引导教师积极撰写体育教学、训练论文,鼓励教师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体育课题研究,结合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培养体育教师的教科研习惯,切实提高教师相对薄弱的教科研能力,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蜕变。
4.5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促进体育学科教研组建设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体育教研组激励机制,完善体育教研组的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体育教研组的建设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的正常实施,从体育学科的特点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以教师自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民主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课余训练、科研成果、群体工作、师德师风及遵守学校规范与自我学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核,改变了以往只关注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做动态性的全面评价。这种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体育教研组,还可以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教研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5  小结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更是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广大的体育教师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正确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参与体育新课改,积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研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创新的作风,不断完善体育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切实提高体育教研活动的质量,使体育教学的“教”与“研”紧密结合,从而确立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改革领域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以学校体育教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特有功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教体艺[2006]5号.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朱万银.学校体育校本研究方法论析(下)[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4期.
[5] 江小明.浅谈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9年第21期.
[6] 郦华.新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研组建设[J].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第2期.
[7] 阮建中.对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8年第三期.
[8] 李建军编著.《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
[9] 阮建中,吕小军等.《农村学校体育教研组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实验报告[R].衢州:柯城区教体局.2008年.
[10] 戴晓东.如何加强体育教研组的建设[J].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年第3期.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525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