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3期
 
基层体育教师急需“阳光”普照

2011/5/17 16:10:45 浏览次数 3585  

甘肃武威第十九中学 王红  733000 

    不论是2007年4月29日启动的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还是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再到2008年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启动。也不论是大课间的组织实施,到校园集体舞的普及,再到全国中小学第三套系列广播操的推广。无不反映了国家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深切关怀,看得出国家切切实实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摆在了议事日程,这确实是深得人心的大好事。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一贯重视文化课的培养,轻视音体美等学科,进而忽视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现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近视率逐年上升的严重后果。近几年,虽说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也将体育教学提到了一定的位置。然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还远远滞后。从新课改以来,其它学科的专业教师相继进行了各类培训,使其很快就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体育教师的培养就少之又少,有的地区就从来没有组织过培训。体育教师从工作到退休,也就没有接收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停留在毕业院校所学的水平上,这真是人们常说的“一纸文凭受用终身”。体育教学始终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静观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不够重视,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部分局领导和学校领导对体育锻炼认识模糊,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体育教学不像文化课那样,在自己的任期内抓上三五年,就会有一个好成果,上级领导能看到眼里,记在心里,而抓体育工作一时半会也看不到效果。还有个别领导一提到重视体育,就只“重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的增加,而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管不问,更不组织培训学习,连最起码的校本培训也没有。大部分学校每年都给教师征订专业杂志和书籍,能给音体美教师订阅专业杂志的却寥寥无几。体育教师们每天只能忙于应付上课和组织课间操及课外训练等,根本无暇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每年的评先选优体育教师更是无缘粘边。久而久之体育教师都产生了职业厌倦,有的只好忍痛割爱改“行”,带成了其它学科。

二、体育师资缺乏,专业知识陈旧落后
    近些年来,虽然教师队伍逐年壮大,纵观整个教育行业教师也不缺少。但体育教师缺口还很大,西部部分省市的中小学连一个正式的体育教师都没有,体育课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带。甚至一些人富余事的学校将体育课安排给老弱病的教师;或干脆就是填空课,谁的课少就安排几节。有的体育教师不思进取,认为带体育课了没有多大盼头,领导也不重视,上级又不组织培训和学习。以前学的知识过时陈旧,根本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就拿本人来说,参加工作整20年唯一参加的一次培训(新广播操学习推广除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的为期两天的教材培训,培训的重点是推广使用其编写的教材,除此再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学习。最让我困惑的是实施新课改初期,其他学科先继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教师也有了目标和方向。而体育方面就没有组织过培训,老师们真是“雾里看花”、“摸石头过河”。一度曾迷失了方向,把自主学习曲解成了自由式学习。幸好本人多年来一直坚持自费订阅一些具有前瞻性体育专业杂志,及时了解课改信息、把握课改动态、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才使自己迷途知返。像我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个案,有的体育教师到现在还不知道“中央七号”文件是近年来我国颁布的关于体育工作的最高指示。

三、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弹性考核的现象
    目前许多学校的考核机制都还不完善,尤其对所谓的“小三门”( 音体美)没有一个很好的考核办法。多数学校都是以边缘学科对待,参考其它学科考核。如某校教师工作量是这样规定的:语数英等课权重是1.2,政史地生等课权重是1.0,音体美等课权重是0.8,我们换算一下,如果语数英教师的标准工作量是12-14节,那么音体美教师的工作就是18-21节。另外体育教师每天组织课间操和业余训练都不计入工作量。体育教学教学成绩也是参考其它学科成绩,一般是只占其它学科平均成绩的80-85%。就此两项体育教师要付出比其它教师更多更辛苦的劳动,还得不到一个公正的评价,体育教师晋升职称更是难上加难。

四、资金投入太少,存在敷衍塞责的倾向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投入,但投资主要用于校舍修建和改善办公条件上,对体育场地修建和购置体育器材方面投入少之又少。对体育教师培养的投入几乎为零,其它学科教师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名额,而体育教师就不能享受这个特殊“待遇”。许多领导还是存在应付思想,认为体育投资可有可无,学校每年能给卖几个篮球之类的就够不错了,无法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场地器材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尤其是西部部分省市的中小学,连个象样的土操场都没有。
    今天有幸看了《五年时间,3.2万名体育教师将接受培训》(《体育教学》2008年第1期)一文,感到非常欣慰!这正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大好举措,虽说不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享受的培训,但毕竟是开了个好头。要想真正落实好“中央七号”文件精神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要做好领导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主管教学的教育局领导和主抓教学的学校校长。他们培训的内容当然不是体育方面的,是国家重视体育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彻底“洗脑”,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从根本上重视体育工作,从行动上支持体育教学。
    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从中央到地方逐做好重视体育工作的宣传,特别是要宣传落实好“中央七号”文件,不能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制定切实可行相关法规来制约实施,要将“领导不做为就是渎职”纳入法规条文。
    再次,要加强教师培训,重视体育教师的劳动。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个别教师的层面上,要逐步逐级做到全员、全面培训。哪怕是先由国家组织培训各省骨干,然后各省再组织培训各市区骨干,再由各市区组织分期分批培训全体体育教师。培训内容也要多元化,应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教学研究、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教学技巧等等。学校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相关的专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研究。也可实行以师带徒、以新促老的帮带结队活动。充分挖掘老教师的潜能,发挥青年教师的特长,做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同时,也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劳动,要把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国家出台一个体育教师工作量核定和教学成绩定性的办法,使基层学校有章可循,更使体育教师也有法可依,不再是“领导说了算,干与不干都一样”的尴尬局面。
    最后,加大投资力度,搞好体育基础建设。国家、地方、社会要多方筹措资金,切实搞好学校体育基础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也要积极配合不等不靠,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发和利用一些闲置的资源设施,如开辟荒地做操场、利用废旧材料做器材等,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校体育的开展,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化发展的道路。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7904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