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3期
 
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2011/5/17 16:13:09 浏览次数 5479  

汤龙
(建始县红岩民族小学  湖北  建始   445307)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科研方法对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丰富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个性化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优化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了小学体育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运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提高了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 班班通;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网络环境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1]故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0年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校校通”工作任务,到2004年已经有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成功组建校园网,初步实现“班班通”,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应用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校园网建成后却出现了应用效益不高、网络资源运用不够等问题。为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应用校园网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值得深思的问题。而随后推广应用的“班班通”试点工程的正是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核心,以师生为应用主体,极大地改善了校园网使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变革和优化了师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实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一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二是探寻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思想、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三是充分发挥信息教育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1 “班班通”的定义及文化内涵
1.1  “班班通”的定义
    “班班通”是一个融合了基础设施、软件资源以及教育教学整合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目前,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综合各学者的观点,认为“班班通”就是指学校每个班级里配备了具有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它通常包括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和远程教育资源进教室系统。
1.2  “班班通”的文化内涵
    关于“班班通”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 “三通”,即通硬件,通资源,通方法。首先,“班班通”系统工程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必须的信息化设备和网络设施等硬件,不同的硬件、网络和软件配置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班班通”,如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计算机+数字化电视机、网络终端+数字化电视机等,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为目前“班班通”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在通硬件的基础上配备了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最后,让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每一堂课,尽量躲到日常化应用信息化设备与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和有效地整合,即在合适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切实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  “班班通”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
2.1  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言语、肢体语言、表情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缺少学习的自主性。由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匮乏,小学体育课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即使偶尔开设几节,但因教师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也直接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从学生认知过程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只能被动、间接地接收知识,学生难以完成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的教学缺少针对性,更缺少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一个近80人的超级大班里的学生不管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如何,都只能紧跟教师节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性潜能的发展。同时,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手段也使学生很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然而,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让广大农村小学体育教室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系统等制作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文字材料等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感官上给学生新颖的感觉,使学生保持兴趣,然后运用课件展开技术教学;“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各级教育网台,接收体育界专家、特级教师的授课视频材料、课程资源及专业团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直至可以让学生直接跟着专家学习,这样改变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实现地区间体育教学资源共享,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宽了信息技术传播的时间,使偏远山区的学生也能积极掌握新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2  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传统的理念中,人们往往推崇“师道尊严”,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的答案是权威性的,教师在教育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学生为此也总认为教师比自己懂得多,什么事都听从依赖老师,这样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
    “班班通”工程建成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上网了解有关信息、掌握各种知识。这就使教师是权威者的观念受到了冲击,“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的现实促使广大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通过不断充电和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丰富了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伴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了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网上备课系统、办公室或学校的备课室进行电子备课、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动画或者通过互联网及远程教育资源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资源,然后通过多媒体系统、视频展示台、数字电视机、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终端平台来演示,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以“听”和“看”为主体的感知技术过程,使一些因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精力退化、专业技术不过硬等因素而无法开展的运动项目、复杂的技术动作能够通过“班班通”得以实现,其教学效果远远好过言传身教。

3  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3.1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占据者主导地位,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而被动学习,只有有少部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工具书或通过电视、书刊等媒体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常识,而今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中,革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如在校本课程《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一课中,笔者首先播放一段以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为背景的MTV,让学生在视频里面找出所出现过的运动项目,然后请学生回答。当有学生对一些运动项目名称提出争议时,许多学生就提出了要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的要求,因为他们觉得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而在因特网上又他们需要的大量相关资料,学习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主动了,这时教师作为指导者真正以合作者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受到的效果使显而易见的。
3.2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协作氛围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总是围绕了教师、课堂、教科书进行,教师在同时面对数十个学生、有限的40分钟课堂教学实践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致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难以实现,而使得学生的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受到限制。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为任何愿意获取体育知识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权利和机会,突破了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束缚。学生无论是在“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还是家里,只要有一台接入网络的电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教师的限制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这种环境下便于学生学习和了解当前知识,同时还可以得到专家学者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3.3  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交互式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所谓交互式学习,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多媒体课间或网上资源,由学习者自主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式学习方式。[3]通过“班班通”网络终端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素材利用多媒体软件有机融合起来,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其效果是任何单一方式无法比拟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如在教授小学六年级《支撑跳跃》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库里面的教学视频及flash动画,通过多媒体系统或数字电视机、电子白板等演示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支撑跳跃的动作要领、动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保护与帮助等,然后开展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研讨,对存在的疑问还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像有关专家即时反馈信息。与此同时,学生还可观看兄弟学校有关教学片段和专业运动员训练时的场面,来逐步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样,师生及学生之间通过信息的多向传输方式,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3.4  实现了体育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效率
    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联网与“班班通”工程的连接为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一个汇集世界各地先进学校、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庞大的资料库。由于网上体育教育资源库的种类有很多种,它包含体育教育新闻信息、体育学科教案库、体育课件库、体育共享软件库、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效素材库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好务。
3.5 合理渗透了德育教育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空洞的说教来完成任务,而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像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资源和环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使传统的体育教学呈现出新的亮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等提供的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交流互动化、学习主动化得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与锻炼兴趣和主动性的激发,强调学习与锻炼的合作互动,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查找相关的信息资料。

4 小结
    基于“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丰富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个性化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优化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了小学体育课堂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运用“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调控能力,提高了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一线体育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班班通”网络环境为师生创设了更为开放的课程,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教师如不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能熟练应用于体育教学、不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未来的体育课堂教学将很难被驾驭。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经验,掌握最新信息,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以应付课堂上学生开放性的提问,正确、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和静态预设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EB/OL].http://202.205.178.7  
[2] 中央电化教育馆.班班通综合解决方案[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1日(第一版)
[3] 梁红,吴继耘等.应用多媒体课间改革英语教学模式[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年
[4] 潘克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年
[5] 宋涛.合理利用班班通 为数学教学导航[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第14期
[6] 蒋成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中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第6期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9396798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