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1年第1期
 
有关“体育校本课程”概念认识上误区

2011/1/13 11:12:21 浏览次数 3400  

姜雷 [1]  史兵[2]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说明用“体育校本课程”这一概念会让人们产生认为体育就是校本课程的误区及其产生的危害;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内容:本文从“三级课程”出发,分析和重新认识校本课程的含义,进而得出结论;结论:通过分析,如果用“体育校本课程”这一概念,会误导人们认为体育就是校本课程,这样体育的地位就由国家课程下降为校本课程,这样对体育的危害很大。
关键词:体育,校本课程

1.前言
    “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致兴起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该问题的提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课改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校本课程的发展实质就是课程决策权的下放[1]。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构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学校制定本校的体育课程方案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使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2]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给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比较广泛的选择空间;其次,又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再次,有利于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另外,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总之,校本课程开发有利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才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办特色性学校。

2.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体育领域内,许多学校和体育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将一些体育项目开发成为校本课程。[3-8]其中有许多学者称其为“体育校本课程”。在中国期刊网上,经过初步检索,以此为题目的文献有160篇。[9-17]体育是校本课程吗?我们不免有些质疑。我们可以说体育某种运动项目校本课程,但若用“体育校本课程”这个概念会产生体育是校本课程的歧义, 本为以此为题进行论述。

3. 三级课程的涵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全局性、全面性,改革内容包括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六个方面,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于课程管理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实施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即: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们简称其为“三级课程”。[18]
3.1 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和政府强制执行的课程。有学者认为:国家课程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19]。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也有的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公民而设计,是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它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中的主体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20]。
    国家课程分为狭义和广义。从广义上来说,指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从狭义上来说,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无论广义的国家课程还是狭义的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3.2  地方课程
    关于校本课程,有的学者认为,地方课程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标准;确定本省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教材、乡土教材[21]。地方课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地方课程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而狭义的地方课程专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谈的地方课程都是狭义的地方课程[22]。
3.3  校本课程
    北京体育大学董翠香认为,我国实施的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是对国家课程权力的一次重新分配:国家制订体育课程标准、地方指导、学校落实。国家给地方、学校留下一定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提供前提保障。校本课程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校本课程”是指与国定课程、地定课程相对应的校定课程,即是指国家为学校预留的占总课时5%左右的少部分课程,其目的是发挥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性;广义的校本课程不仅包括狭义的校本课程,也包括国定课程、地定课程校本化改造后的课程,其目的是适合于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23]。根据专家们对校本课程的涵义的理解,那么,在体育领域里,什么样的课程可以称其为校本课程呢?学校在正常的必修课时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场地、设施设备情况开设篮球、足球、羽毛球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传统习惯开设适合老师和学校的课程,这些统统都可以成为校本课程。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既不是校本课程,也不是地方课程,而是国家课程。很多学者提出体育校本课程的说法,但我们认为这样的称谓会是体育的地位大大下降,体育是个大概念,不能把体育这门课程下降为校本课程。《新课标》明确规定体育课程为每学期11学时,在各个学科中为最多,如果将其下降为校本课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
4.体育非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
4.1 体育不是校本课程的原因
    4.1.1 具有强制性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24]”。从其含义我们可以看出,关在在于其必修性。体育课程是国家规定,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强制执行的课程,体育成为国家课程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国家课程比校本课程受关注的程度高的多。我们可以说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但若说体育校本课程则会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错误的意识,认为体育便是校本课程。我们不是说体育的某些项目不能成为校本课程,但是这种“体育校本课程”的叫法本身存在着误区。
4.1.2 具有非选择性
    与校本课程相比较而言,校本课程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具有选择性。我们可选可不选,可多选也可以少选;可上可不上,可多上也可以少上;而国家课程则必须上,新课标规定的11个学时则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个学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因此,我们不能称体育校本课程,这样的话体育课程将面临在人们的潜移默化中沦为校本课程的危险,其地位也随之下降。
    由于体育具有以上特征,充分说明了体育地位的不可动摇性。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者称之为体育校本课程呢,其实究其根源是对概念的错误理解,或者说理解不清。对于体育这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归根结底是体育的某个项目可以开发为校本课程。这些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在保证体育必修课程顺利完成的条件下,保证国家课程按质按期完成的情况下增加的一部分,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在我国,国家课程通常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而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则通常以选修(选项)课的形式。因此,我们断然不能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混淆,也不能将必修课和选修课混为一谈。
4.2 体育项目校本课程概念剖析
    北京体育大学董翠香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上认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25]”我们不是说其概念不对,而是就其用体育校本课程的说法存在着习惯性的认识误区,会让人产生概念认识的歧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认识事物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直接用“体育校本课程”的叫法有种以偏概全的误区,体育是个庞大的、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说篮球校本课程、足球校本课程,但不能直接称其为体育校本课程。因为某种体育项目只是体育众多项目中的一种,我们不能以某种项目来替代体育这个大概念。这种叫法我们认为不是大家不理解校本课程,而是对校本课程的概念认识的习惯性错误,若长此这样叫下去,我们体育与健康课程地位将逐渐面临着下降的危险。

5.建议
    1. 认真研究新课标之规定,从其含义上真正理解三级课程的内涵。认识到体育不是校本课程而是国家必修课程。
    2.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标准有机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办地方特色性学校。
    3. 大力鼓励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国家和地方有关领导要鼓励学校政策执行者和教师大力对校本课程进行研制和开发。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才能完善。对体育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理解校本课程的涵义,充分认识到其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处理好了这些关系,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将有很大益处。

参考文献
[1]肖梅.论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D],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7.
[2]董翠香,孔 祥.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及措施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32),5:68.
[3]丁阳.“跳竹竿”——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中国学校体育,2009(2)
[4]王继帅,樊炳有.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J]. 体育学刊, 2009,(01) .
[5]王兴发、郑二建等. “橡皮筋游戏”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9(03).
[6]姜必祥. “莲湘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J]. 中国学校体育,2009(05).
[7]郑志平. 体育校本课程“魅力毽子”的活动设计[J]. 中国学校体育,2009(03).
[8]于浩. 浅析如何以花式篮球建设小学篮球校本课程[J]. 体育教学, 2008(01).
[9]罗永忠. 论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理念[J]. 山东教育科研, 2002,(07) .
[10] 贾为华, 郭燕. 浅析中小学校本体育课程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4)
[11] 任洪章, 杨毅, 张创松.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J]. 体育师友, 2008,(02)
[12]吴昊. 刍议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取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01)
[13] 董翠香. “必修+选修”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J]. 体育学刊, 2007,(06) .
[14] 董翠香.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04 .
[15] 董翠香,周登嵩.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5,(01) .
[16] 楼兰萍. 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10).
[17] 顾渊彦; 姜玉华. 简论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05期.
[18]本报记者 李建平.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N]. 中国教育报, 2001
[19]汪霞.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仁J口.外国教育资料,2000,(6).
[20]崔永.重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框架[A」.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仁[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5.
[21]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60.
[22]许洁英.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 教育研究.2005(8):35
[23]董翠香.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25]董翠香.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04:23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9426600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