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向伟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摘要:凡勃伦是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创立者,而他的成名作则是《有闲阶级论》。该著作既是美国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对社会学领域影响深远。更有甚是一部关于消费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作者首先在书中采用大量的笔墨分析了有闲阶级的产生过程、发展变化和基本特点,其次又介绍了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这些对休闲研究具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评述了有闲阶级的产生、内涵、价值取向、有闲的表现方式和有闲痕迹。希望能对休闲研究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有闲阶级 表现方式 价值取向 痕迹
前言 现如今,有关休闲的话题如潮水般涌入我们的视野,在社会上甚是流行。无论各行各业几乎都想搭上休闲这趟快车,而且出现了很多有关休闲的研究。为什么对休闲的研究如此盛行呢?有人说它符合时代潮流,有存在和流行的现实土壤。但仅立足于现代而分析有闲是不完整的,有闲的行为主体是人。分析有闲避不开对行为主体的分析,也就是对人群的分析,更为确切的说是对有闲阶级的分析。只有对有闲阶级和有闲做出了准确的分析,才能有力地解释现如今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一些休闲现象。现就有闲阶级做以下分析: 1有闲阶级的产生及内涵 什么是有闲阶级?凡勃伦认为:有闲阶级随着财产和所有权的出现而出现。他首先从庸俗进化论出发,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一、野蛮时代;二、未开化时代;三、手工业时代;四、机器方法时代。而有闲阶级制度是从原始的野蛮阶段到未开化阶段的转变中逐渐涌现出来的;说得再恰当一些,是从和平的生活习惯到坚决好战的生活习惯的转变中逐渐成长起来。他认为在野蛮社会,并不存在男子占有女子的现象,必然也不存在男子对女子劳动成果的占有,不存在所有权问题;在未开化的较低阶段,出现男子对女子的所有权,而“对这种所有权开始于对女性俘虏的夺取”,“对妇女的占有扩展到对妇女劳动果实的占有”,“从而产生了对人和一切事物的所有权”,进而“一种明确的财产所有权制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成立。”到此有闲阶级随之而生。这样就产生了一批人,这些人处于社会的上层,社会发展到了使他们不需要从事生产性劳动,就能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是这里的“有闲”并不是懒惰或清净无为。而是指非生产性的消耗时间。从而,有闲成为上层高贵门第的主要标志之一。[1] 从有闲阶级的产生可以发现,有闲阶级一开始就优于其他阶级。最开始,他们的地位是靠武力夺得,从而把自己归位于上层社会,他们总是从事在当时社会受到崇拜和追崇的社会活动。对于不能代表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他们是从来不过问,更不会参与的。他们时时刻刻显示出一种优越地位。 2有闲阶级有闲的价值取向 由于有闲阶级不再从事生产性劳动,因而有大量的时间供他们使用。有闲阶级就要思考如何消耗这些时间?开始考虑有闲阶级自身有闲的价值取向。当谈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不分析有闲阶级自身有哪些特点和遗传下来的因素?因为,这些特点和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关于有闲阶级的特点,总结得出有以下几点:好战性、寄生性、保守性、明显消费、明显有闲、爱慕虚荣,附庸风雅、争强好胜、鄙视劳动、乐于追求荣誉和歧视性对比。在这当中,追求荣誉和歧视性对比是影响有闲阶级有闲的价值取向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对荣誉和自尊心的追求可以使他们产生歧视性对比,一种优越感悠然而生。可以说,有闲阶级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追求荣誉和自尊心的满足。传统观点认为生产性劳动是下层阶级所从事的工作,从事生产性劳动会贬低他们的身份,损害他们的荣誉,他们鄙视从事生产性劳动者。这都是他们从前辈那里遗传下来的特性。因为有闲阶级从一开始就产生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分化和区别之中。有闲阶级的活动即用武力赢取财富就被视为一种荣誉。相反,依靠出卖劳力的穷苦劳工却遭到社会鄙视。[2] 3有闲阶级有闲的表现方式 虽然有闲阶级是有闲的,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有闲阶级价值取向主要是追求社会荣誉和自尊心的满足,形成一种歧视性对比,向社会显示出他们是优于别人的,这种动力促使他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当然种种形式的前提是非生产性劳动。那么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的呢?下面主要通过有闲阶级自身和代理有闲者两个方面来分析。 3.1有闲阶级自身的表现方式 在最早时期,有闲阶级最初的表现方式通常是带有物质性的例如:打猎。打猎使有闲阶级不仅获得了猎物,而且最重要的是证明他们是有闲的。如果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生产性劳动,他们是没有时间从事这些非生产性业务的。再进一步发展最好的证明是发动战争获得战利品。这种战利品从最初战争对女性的占有,逐渐的演变成为对财产的掠夺以及积累。[3] “占有了财富就博得了荣誉;这是一个带有歧视性意义的特征”。[4] 这表明他们有闲,通过有闲证明优于其它人。随着有闲阶级制度的进一步的发展,有闲的既有表现方式逐渐扩大。例如:一些学术研究;古代神秘学和标准的文字拼法;文章构成法。这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非生产劳动性。除学术研究以外,还有一些社会现象,例如:礼法、礼貌。深娴礼节是需要时间、实践和费用的,而那些把时间与精力用在劳动上的人是不能向望的。这些现象都是直接地、无法掩藏地显露在外面的,因此它们被人们更加广泛和迫切的用来证明通过有闲而取得的尊荣程度。[5]同时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和凡勃伦笔下的有闲阶级密不可分。[6]体育竞赛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体现了有闲阶级的有闲理念,体育竞赛也是有闲阶级表现有闲的方式之一。竞技运动的推动者必然是有闲阶级,因为下层人民是不会有太多的“钱和闲”来投入其中的。同时,有闲阶级还千方百计设置各种学说和法律来限制下层人民从事休闲娱乐性的活动。[7] 3.2有闲阶级代理者的表现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闲阶级并不满足于仅仅通过自身来表现自己的有闲。当有闲家庭中经济独立,他们的有闲是通过家长以外的人来表现时,就应当看作是代理性的有闲。这样就构成了一种附属的或派生的有闲阶级,其任务是为了原始的或正统的有闲阶级的荣誉而执行一种代理有闲。[8]代理者的表现方式同样有好多种,在未开化阶段对掠夺来的奴隶,一部分从事生产性劳动,另一部分从事非生产性劳动,而后者成为了有闲阶级的代理者。有闲阶级在他们身上花费大量的财富但并不让他们从事任何生产性活动,而是整天表现出一副有闲的表象以显示主人的有闲。他们所具有的特点同有闲阶级是相一致的就是远离生产性劳动。再后来代理者的范围逐渐扩大,家庭中除主人外的家庭成员也成为有闲阶级的代理者,尤其以妻子为主。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而这种衣服看起来明显使他们不能从事生产性劳动。有闲阶级正是要通过这种现象来证明他们的有闲。从而形成歧视性对比,满足自身的虚弱心和荣誉感。为了满足有闲阶级生活方式的要求,作为一个仆人,不但应当表现一种卑屈奉迎的态度,而且应当表明他在这一点上是训练有素的,具有实际经验的。[9]作为当今最流行的体育赛事中的志愿者和礼仪小姐是再好不过的证明。在他们成为有闲阶级代理者之前是要经过选拔、训练的,因为他们的有闲不是自己的有闲而是有闲阶级的有闲。体育赛事只是众多有闲活动中的一个代表。 4有闲阶级有闲表现方式的痕迹 有闲阶级不仅希望在当时表现他们的有闲,而且也希望他们的这种有闲能表现给后人看。他们虚荣心的满足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而且有意图从后人那里也得到虚荣心的满足和歧视性对比。这样他们就要想办法使他们的有闲在后人面前也能表现出来。那就是创造并保留有闲的痕迹。而我们通过这种痕迹能更深刻的理解有闲阶级的有闲。在此从有形痕迹和无形痕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4.1有形痕迹 有形痕迹也可以说是带有物质性的,可以拿来向大家炫耀的。从最初的有闲的表现方式打猎来看,猎物的皮毛或者骨头被做成实用或不实用物品保存下来,而且是摆放在能被大家容易观察到的位置,试图向我们证明他是有闲的。此外,对于战争双方的胜者,通常是会被授予勋章之类的物件以此来表扬和纪念胜者的功勋。勋章首先反应的是胜者曾经有闲过。而这些人每当向世人介绍勋章时是那么的骄傲、自豪。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在他与世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差距,那就是他们曾经是有闲的,而且这种差距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同样体育赛事中的金牌、证书、照片以及所有留下来的能被拿来炫耀的带有物质性的东西都能让拥有者产生优越感。而且这些东西常常被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这些都是有闲表现方式的有形痕迹。学术研究的成果,也是有形痕迹的形式之一。 4.2无形痕迹 对于无形的痕迹大多是被有闲阶级自身继承和慢慢培养起来的东西,比如:修养、气质、高雅的风度、深娴礼节、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出身名门望族的有效证明,因为好的教养是需要时间、实践和费用的,那些把时间与精力使用在劳动上的人是不能想望的。[10] 代理有闲者同样也具有这种特性,只不过是程度的深浅而已。对于所谓仪态和礼貌、上流社会的风度、旧家的礼法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直接地、无法掩藏的显露在外面的,因此它们被人们更加广泛和迫切地用来证明通过有闲而取得的尊荣程度[11] 5总结 通过对有闲阶级的有闲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闲阶级在他产生后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存在的,只是名称的改变而已。他们是社会的一个派生物,现实的社会同样也存在有闲阶级。我们在研究一些休闲现象遇到困难时,何不从有闲阶级这个角度进行思考,也许事情会变得更加明朗。对有闲阶级的有闲分析这只是一个起点,只有把这些分析与现实休闲现象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对休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4] [5] [8][9] [10] [11][美]凡勃伦.蔡受白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何清涟.“适者生存”与“有闲阶级” ——而对则富与贫困的思考[J].读书.1998年(10). [3] 李瑞. 论有闲阶级的起源及阶级特征[J].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 [6] 王广进. 有闲阶级主导下的奥运会(1896 — 1936)[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7月,第20卷,第4期. [7] 王广进. 现代奥运会的诞生与有闲阶级[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28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