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丁海勇
(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上海体院学院,上海 200438 )
摘要:学校对科研成果的刻意追求以及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客观导致脚踏实地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本人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从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背景、目的、依据、意义出发,结合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情况与职称评审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评审模型设想,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教学评价方面,2、科研方面,3、课外实践方面。希望能为各高校解决科研与教学矛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 体育教师 高级职称 教学 评审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学科,承担教学、科研、竞赛、群体等多项任务,而高校体育教师常身兼多职,集教师、教练、裁判、协会体育指导员等角色于一身,体育教师工作性质与其他“文案工作”学科有着较大区别。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职称评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它不仅涉及到体育教师的切身经济利益,同时也是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体现身份、才能和学术水平的象征,这是激励体育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体育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审改革是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着体育教师的切身利益,并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安徽省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欠发达、教师工资占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以及各项生活成本的增加等等直接导致广大体育教师将提高职称作为解决生活问题的主要手段,进而导致广大体育教师也步入埋头搞科研,无心搞教学的尴尬境地,教学质量持续下降。
学校对科研成果的刻意追求以及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客观导致脚踏实地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学的价值在追求一流科研浪潮的冲击下黯然失色[1]。要想改变这种体育教学现状,就必须改变现有的高级职称评审制度,转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倾向,使得广大体育教师真正回到教学第一线上。因此,笔者认为安徽省高校在制定体育教师人事考评指标以及高级职称评审时,不应该和所有学科一样,单纯以科研数量进行评价,而应当将竞赛、群体、教学等各项因素考虑进去,突出体育课程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以及体育教学的特点,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评审制度,从而有效的解决科研与教学失衡的矛盾,优化高校体育人才的选拔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得高校教学正在回归的“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上来。
二 当前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现状
2.1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情况
职称结构是指师资队伍内部具有各级职称的人数比例状况,是反映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据统计,目前安徽省共有普通本科院校33所,独立学院11所,高职(专科)院校68所;我们通过网上查询各高校体育教师情况以及省教育厅、体育局网站上统计的资料信息,并通过实地访问等手段对安徽省33所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师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结果显示:33所普通高的院校共有体育教师1205人,其中教授60人,占总人数5%,副教授351人,占29.1%,讲师及助教职称的有794人,占到65.9%。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按照国家教委有关教师职称文件精神,以1:3:4:2的大致合理结构比例来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不合理,其中教授人数太少,所占比例较低,讲师助教所占比重较大,占到65.9%。总所周知,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必然会影响到各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进而导致体育教学的非良性发展。
2.2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
职称评审涉及到高校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高等学校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科学化值得探讨。据调查,安徽省当前除了少数具备体育类副高级职称评审资格的学校外,其他学校都是按照安徽省教育厅2009年3月颁发的《安徽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通知进行职称评审。以副教授为例,《通知》中明确指出,副教授资格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观点正确,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得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育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关心学生全面成长,教学效果良好,历年教学质量考核合格。然而在科研上就有了明确的评审细则,《通知》中明确指出:在三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2篇以上;(二)在二类以上期刊发表本学科论文1篇以上;或正式出版本专业4万字以上学术著作1部以上;或参加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撰写6万字以上;或主编、副主编省级规划教材;或参加编写的教材获省级以上教材奖,撰写6万字以上;(三)参加四类以上科研课题1项以上(前5名),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四)获三类二等科研奖励1项以上;(五)取得二类以上专业实践业绩1项以上;(六)主持或参加国家级教育教学研究类课题(前3名);主持或参加省级教育教学研究类课题(前2名)。
我们不难看出,副教授评审资格条件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只是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而根本没有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我们是否也可以理解只要按时上下课、学生不出问题、不管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怎样,都算完成教学任务?相比之下,科研方面有比较全面具体的要求,但令我们不解的是除了少数高校外,其他高校在职称评审中都将体育局课题算作四类或五类课题,而非厅级课题。
三,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的的改革探索
3.1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背景
高等学校首先是一个培养人的机构或场所,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环节[2]。因此,教学不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主体性工作。《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可见,高等学校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而不是偏离这个中心。事实上,我国政府也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例如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了12条要求;2004年12月,教育部又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题,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各高校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加强教学工作,保证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可见,政府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经过层层的传达过滤,等传达到第一线的广大体育教师时就已经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了。另外,职称评审中暴露出来的“重科研轻教学”倾向,使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上,持“科研重于教学”、“科研优于教学”、“科研高于教学”的错误认识,因而也就出现了广大体育教师教师不想、不愿、不屑在教学中投入过多精力的情况。因此,就安徽省而言,要想切实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在实施中与国家教育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调动广大第一线的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以人为本,解决其在教学工作生活上的顾虑,使其认识到教师的本职在于教书育人,将体育教学提高到与科研同等地位甚至高于科研,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评审,从而使广大体育教师真正回归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讲切实提高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否则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3.2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目的
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 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教育目的实质上是理论性目的与行动性目的的统一体;它对教育实践的导向作用,就是通过理论性目的的科学要求转化为行动性目的的操作标准这样一个转化机制实现的。就安徽省而言,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目的就是改善体育教学现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得广大体育教师真正回到教育教学上来,充分发挥部分体育教师的上课积极性,简言之让专注教学的人安于教学,让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
2008 年,网大教育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与学术相关的指标占到 57%(其中,学术声誉15%,学术资源20%,学术成果22%),这远远超过美国最权威的大学排行发布媒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规定的相应指标[3]。根据我们对安徽省广大体育教师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职称评定条件、科研任务和要求、回报与付出不相当、工资福利待遇等使得绝大多数教师感到压力较大;按其出现频率比较居于第一位的是职称评定条件、居于第二位的是科研任务和要求、居于第三位的是工资、福利待遇。可见,不管是这种指标体系还是压力源使得我省各高校体育教师都已将科研学术放在重要位置,凌驾于教学之上,为了提高职称提高薪资,广大教师每天花费大部分时间来搞科研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又何来时间精力来搞好教学。我们借鉴哈佛大学第23任校长科南特有句名言,“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4]人才质量从哪里来?从教学中来。体育教学型高级职称的评定,是对身处教学第一线的广大体育教师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3.3 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依据
从宏观上讲,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是完全按照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而行的,不管是《高等教育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及教育部出台的各种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等等,都明确规定高校首先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场域,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学生,为了学生,服务学生,将教师的一切工作都纳入教书育人活动之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提高质量,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高校教学质量,从“德智体”全面培养学生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能明确的反映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恒心与信心,这就要求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高校工作首要任务,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把教学放在第一位,科学研究应该围绕教学进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微观上看,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和谐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广大体育教师、学生所期待的;如果全部体育教师都去搞科研,众人皆过独木桥,忽视或者无视体育教学,有何谈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和谐发展,又怎么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实际情况上看,目前的大学场域中,存在一种“双重标准”,科研可以代替教学而教学不可以代替科研[5];对于科研的评价,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是以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档次为基准。对于教学的评价,各高校则基本上是以教师是否完成了工作量、是否遵守了教学规定为基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上应付了事,不愿意更多地付出,放弃了一些在评价中无法量化但实质上对学生有长远影响的工作内容,如学生辅导等;在科研方面,导致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甚至出现了学术腐败的行为。我们无意指责做学术研究的功利性以及这些学术研究到底有多少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只是事实就是,是否我们可以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让专注教学、擅长教学的人安于教学乐于教学,专注科研、擅长科研的人安于科研乐于科研呢,那么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与“科研型”高级职称并重,甚至实行“训练型”高级职称,将体委系统归于大学教学环境下,让更多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从学校走出去,就完全符合当前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
3.4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意义
在学校中,教师的职称最集中地反映教师的能力、水平、荣誉和地位,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职称问题,都希望早日获得与自己的知识、才干和能力相应的更高一级的职称。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能够调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积极性,使得广大专注教学、擅长教学的人看到希望;不会再有如上海交通大学“在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的教师晏才宏直到去世也没有评上副教授的遗憾,也不再有如浙江大学哲学系教师朱森华那样在教学上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却因为没有论文,在“系里岗位聘任资格排名”,最后而不得不“下岗”的尴尬。“教学型”高级职称的实施有利于广大体育教师重新回归到教学第一线上,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5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评审模型设想
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以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伯顿·克拉克对于德、英、法、美、日五国大学实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的实际情况的研究中,他提出了五种类型的大学的构想,它们分别是“研究所型大学”、“学院型大学”、“研究院型大学”、“研究生院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6]。同济大学2005 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出台了《专业建设责任教授岗位评聘实施办法》,“教学型”教授侧重考查其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数量、教学改革成果、学生对其讲课的评价等,教学岗位教授和科研岗位教授享受同等待遇,教学研究论文和科研论文一视同仁。可见,教学与科研关系是现代大学的根本问题,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等,初步总结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理论模型。我们认为,在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评审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评价方面,2、科研方面,3、课外实践方面。其中教学方面应占比重为70%,科研占20%和课外实践占10%,科研和社会实践要围绕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从而体现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方面主要包括:教学任务,年终考核,学生评教,部门教师和领导的评价,教学检查,教学监督,教学听课。科研方面要求围绕教学问题探讨、课改、提高教学质量方法以及教学经验等进行,在3类期刊发表文章2篇或主持参与校、省厅级教学质量工程,教改等方向的课题,以及主编或参编著作等。课外实践方面,要求教师积极参课外实践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课后辅导及日常业余训练,积极参与校或省市组织的比赛活动。对于教学评价方面,学校可建立教学管理活动的信息管理机构,来进行教学管理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处理、汇总与分析以及发布工作。
四. 结论
当前,安徽省各高校体育教师都高度认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上也有较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在职称评审制度以及教师们关心的福利待遇等方面丝毫体现不出教学的价值与重要性,以及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称情况与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都存在不足之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广大体育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态度及投入。我们认为高校称评审中应切实体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从制度建设上推进高校教师落实教学育人的天职,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评审,体现教学的重要性,突出以教学为重点,解决当前职称评审的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适合安徽省省情的高校体育教师职称评审体系,为我国其他省分高校改革职称评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笔者认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评审,有利于解决科研与教学失衡的毛病,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由于调查、取证涉及的范围有限,理论模型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广大同仁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汉斌,王刚.浅论大学教学的错位与回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吴 平,陈学敏.论“教学型”教授——兼谈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6,6:15-17.
[3]肖兴安,大众化时期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新型关系的构建设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77-80.
[4]文·穆子赫盛晓林. “教学型教授”:课上得好也能评教授[J].教育与职业,EDUCATION AND VOCATION 2009,6:68-69 .
[5]未振国.高等教育呼唤质量意识〔N〕.光明日报,2001一12一27(BI).
[6]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J].高等教育学,2011.5.
[7]叶芬梅.政府·市场·学术:论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