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超 (圣保罗男女中学 康乐协会,中国 香港)
摘 要: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并非新技术,早在09年第49届世乒赛“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是王皓很成熟的技术了。可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备受质疑。本文指出反手位侧身正手攻为什么人们能接受,而正手位短台就不能接受反手拧呢? 笔者经过分析和研究,找到了支撑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理据,并在本次世乒赛有出色发挥及大量地运用此项技术的张继科明星效应的推波助澜下,破除了人们对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是有违常识的错误认识,从而使该项技术回归常识。 关键词:乒乓球;反手位侧身正手攻;反手拧正手台内短下旋球;衔接技术
前言 综观第51届世乒团体赛中国运动员所展现出的各个技战术水平都是最先进、最强大无比的。张继科在本届世乒赛团体决赛中表现最为出色,他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先进的、精湛的技术打法征服了所有的观众。尤其是他的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特长技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笔者感叹该项技术不仅是本届世乒赛最先进的技术,同时也代表了当今世界乒坛的发展趋势。可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备受质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反手比正手弱,何来优势可言,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人们难以理解正手位使用反手技术的原因是,它给人们一种不正规、太依赖反手的不规范感觉,有违常识。其实大家在怀疑这项技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反手位不也常常侧身用正手攻吗?为什么人们能接受反手位的相持应多使用侧身正手攻而正手位的短球就不能接受反手拧拉呢? 之所以反手相持要多侧身使用正手攻,是因为正手的力量比反手大得多,能起到强烈的节奏变化作用而令对方失误。不过,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涉及到正手位空档的风险问题,运动员必须经过正统的步法训练,交叉扑右打回头技术要过硬才能有底气侧身正手打,这是提高反手相持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是支撑反手位相持多使用侧身正手攻的理据。 那么,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使用理据又是什么呢? 1.“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分析 反手台内拧拉技术解决了正手位短球和中间位短球的难题,因为这两个位置的球基本上是所有打法的软肋。发抢者就是针对这个软肋来发球的,由于正手握拍方式的影响和限制,无论正手用什么台内技术(如正手挑、拧),其手腕儿都没有反手那么灵活,所以在正手位也无法使用正手做出类似于反手“拧拉”这样的技术动作。而如果正手位利用反手拧拉去接球的话,比正手做出的任何技术都要强。不仅击球的稳定性和攻击性会大大增加,而且能够直接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甚至直接得分。至于有些人担心反手位留下较大空档问题,如果读者看完下面的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反手接抢在正手位台内拧留下的反手位空挡风险与正手侧身后留下的正手位空档相比,前者要小得多。举个例子,如前者单步入台第二板接正手位短球拧直线是事先已设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档这个圈套,诱对方回其反手位,然后第四板迅速回反手位反手斜线相持,再侧身第六板正手冲斜(直)线(如对方不死的话)等等。这是“运动员事先设计好套路,有意给对方进攻的机会,预测对方的回球线路,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在防守中谋求胜利或为转攻创造更大的可能性”[1]。 这就是主动防守战术。而正手台内反手拧直线,对方回斜线的机率很大(拧直线者利用了对方“逢直变斜”这个思维定式),这就是“线路变化规律” 。这是“运动员按照乒乓球“线路变化”的规律预判对方的回球线路,并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2]。从衔接这个意义来讲,“主动防守战术”与“线路变化”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结合即“主动防守战术” +“线路变化规律”就构成了近台相持的“衔接技术”。可见第二板拧完后的退台还原是有准备的打第四甚至第六板衔接技术,有了这个技、战术保证,才能够放心入正手位短台使用拧拉技术(前后步法的小移动),是主动相持。而后者侧身正手打要的是一板打死对方,如果被对方回到正手空挡就只好交叉扑右打了(左右大范围移动),是被动相持。 由此可见“反手位的相持多使用侧身正手攻”与“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使用”都是正、反手技术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关系。从训练学的角度来说,两者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承的一个整体技术,它们之间的差距不应相差太远,差距肯定会有,只要不形成特长与特短的关系即可。
2. 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走向成熟 在09年第49届世乒赛“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是王皓很成熟的技术了,当时王皓能击败王励勤夺冠靠的就是反手的优势(正反手均衡)。只是王皓这一技术停留在上手以后形成衔接与对攻球上,没达到直接得分的境界,所以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而张继科在两年前(2010年3月)直通莫斯科第2次选拔赛男单决赛对阵马龙,反手拧拉使用率都非常高。张继科在与马龙打决胜局的后半局时,接发球全部使用反手拧拉,球到了正手位还侧过身来用反手拧拉的情况很多,最后取得了胜利。由于当时张继科还不是名将,也不是什么重大国际比赛,没有明星效应,也就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但是去年的《乒乓世界》年度评选出反手台内拧拉成为年度技术,这就意味着该项技术已经被公认。它是这样评价张继科的:“在当今乒坛,这项技术从用进攻取代搓球逐渐发展成为得分得势的主要手段,张继科也成为了新的代表人物。在科贝尔和王皓的基础上,他在使用反手拧拉时加入了更强的旋转,经常在对手发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利用反手拧拉直接得分。即使不能实现得分,也能为下面的相持创造优势“。本次世乒赛男团决赛张继科与波尔交手,接发球反手拧拉太频繁了,成功率很高已形成了他的一项主要得分手段。再看本届世乒赛的外国运动员,像德国选手奥恰洛夫、日本选手丹羽孝希、韩国的金珓锡等使用该技术都很频繁,由此可见,反手拧拉对方正手位台内短下旋球技术已经走向成熟,现正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张继科招牌式反手台内拧拉技术其实就是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代名词,因为当今发抢者就是针对正手位短球和中间位短球这个软肋来发球的,所以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情况比反手位反手拧拉机会大得多。正手位短台使用反手拧实现了台内无死角,充分说明了反手拧拉正手台内短下旋球的正确性,它是不可抗拒的、是大势所趋。 目前在直板的王皓和横板的张继科明星效应推波助澜的作用下,专业队选手在正手位接发球时使用反手拧拉的比重很大。可以预料,女运动员也会很快掌握此技术并出现在国际比赛场上。
参考文献: [1]锺宇静 王大中 乒乓球运动中的“主动防守”[J]乒乓世界,2008年第6期。 [2]熊志超 业余乒乓球运动员衔接技术的训练[J]体育学刊,2010年第8期第17卷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