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生 仝敬平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研究目的: 如何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是高等体育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影响体育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值得研究的变量就是特定体育课上受教学生的数量,即体育教学班额,它历来是体育教师“教育关照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高校大幅扩招,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增长速度远不及在校生的增长速度,师资力量相对匮乏,部分高校教学资源配置也跟不上学生扩张速度,由要求的每班30人左右,上升到40至60人的教学班额现象越来越普遍,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严峻挑战,高校班额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 体育教学班额是指具体教学班的具体人数。班额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体育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直接环境。体育班额效应是指学校体育班额对教育质量的机理,也是衡量高等体育教育的质量的重要标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八条“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1]。但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各地高校的体育教学班额实际是根据在校学生人数、体育师资情况、教学场地等客观教学条件来制定的,大班化体育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趋势由于扩招缘故,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持续扩大,它是否会严重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正常班额与大班额的教学的比较研究实验,依据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要求,从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技能掌握几个方面的教学效应作探讨性研究,意在为提高高校体育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实质性的技术参考。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普通高校扩招后体育教学等方面的著作、论文。 2.2数理统计法:实验采用组间比较方法;对教学实验前后的原始数据由Excel储存,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统计由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3.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课题组在2010年九月将选项篮球、乒乓球的学生,按照条件对等的原则,将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别分成乒乓球常规班额(N1=30 人)、大班额(N2=55人),篮球的常规班额(N′1=30人)、大班额(N′2=55人)教学班级。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进度进行选项课正常教学。实验前我们对两个选项班的两种班额的对象,有关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进行了测试,经统计学检验,两种班额的大学生之间均无显性差异(P>0.05)(如表1、表2)。在教学场地与器材上,按照两种班额人数比例,配备相应的器材和场地,排除了场地与器材影响教学的因素。符合了对比教学实验中对等的研究条件。
3.1在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方面。教学试验后正常班额的身体素质(如表3)50m、立定跳远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800m、仰卧起坐提高幅度较大,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握力提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大班额经过相同时间的体育教学,800m提高幅度较大,呈显著性变化外(p<0.05),说明“任何训练都可使身体产生反应”[2],其它几项虽略有提高,但均无显著性。两种班额握力提高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从生理和心理角度分析,女性的力量比较差,实践中的锻炼积极性相对较低。 在身体形态上,身高变化不大,这可能与此年龄阶段女大学生骨骼发育已基本稳定有关。两种班额教学试验后,体重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与实验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下降幅度正常班额略大于大班额。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后,两种班额的身体素质(除握力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正常班额的幅度明显优于大班额。体育课的基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班额人数多,学生的有效练习次数减少,没有一定练习密度,就难有基本的运动负荷,也就失去了发展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可能是造成大班额身体素质差于正常班额的主要原因。因此,正常班额比大班额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3.2在身体机能方面。 教学试验后正常班额的身体机能(如表4)在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非常统计学意义,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班额的肺活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学期教学大纲安排有关,随着天气变冷,与各个选项班安排有耐力素质内容有关;而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台阶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说明正常班额总体上活动的运动量大于大班额的运动量,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
3.3 在选项技术掌握方面。 通过一学期的选项技术教学,正常班额乒乓球班与大班额乒乓球相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如表5);正常班额篮球班与大班额篮球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 (如表5);结果显示,当控制了其它变量(如性别、身体素质、年级、教学条件等)后,专项教学成绩正常班额优于大班额;这可能与师生间互动频数的多少有关,如辅导学生技术动作的频数、讲解动作要领的频数、示范动作要领的频数、师生互练的频数等有关。另外体育教师对不同班额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的大小、对组织技术教学的难易程度也有较大关系。
3.4在心理健康方面。 本研究在心理方面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出测试者的某方面症状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来了解症状的分布特点,两种班额实验教学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如表6)。从表6可见,正常班额学生实验教学后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上明显下降,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除恐怖症状外,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大班班。而大班额班试验后各因子(除恐怖因子外)均无显著性变化。恐怖因子教学试验后明显上升,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可能与上课活动人数多,害怕受伤有关。 体育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对心理总是有减轻和缓解的功效[3]。大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心理变化复杂的时期,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认知和情感的媒合,提高师生、生生之间接触与沟通的频度,增加师生共处的乐趣,可以消除因社会环境引起的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益。 以上统计结果反映出在人数较少的班额中课堂气氛会更加轻松愉快,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活动的进行。本研究结果反映出适宜的班额人数的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在改善“人际关系”、“焦虑”、“偏执”、“恐惧”等因子项目有明显作用。
3.5在学业方面 目前,国内对班额效应这一基础性命题的研究尚处于思辨阶段[4]。大班教学在公共课的教学中普遍被采用,如德育、毛邓、哲学等;那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班额大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影响?本文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对两类选项课、两种班额、四个教学班的体育成绩统计(如表7),结果显示:正常班额的优秀率(12.86%)、良好率(45.72%)、中等率(74.29%)、及格率(95.70%)均大于大班额的优秀率(10.27%)、良好率(40.17%)、中等率(68.26%)、及格率(93.71%)。体育成绩由学习态度(10%)、体育理论(20%)、身体素质(30%)、专项技术(40%)四部分组成,除学习态度、体育理论带有人为因素外,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均是以量化标准进行考核,量化部分占到70%。高校体育选项课是带有专业性较强的教学,与其他的公共课有本质上的区别;班额人数过多对教学的组织、必要的技能辅导、运动量的控制、课堂气氛、教学安全隐患等方面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体育教师很大程度上考虑的不是学生的发展,而是维持班级秩序与教学安全,这可能是影响大班额学生体育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不同班额体育教学效应的教学研究证明,班额的效应不仅存在,而且过大的体育班额教学对大学生健康的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4.1.1经过一学期(为期四个月)的两种班额的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后,正常班额在50米、立定跳远与大班额相比呈显著性变化,仰卧起坐呈非常显著性变化。大班额学生800米虽呈显著性变化,但提高幅度仍低于小班额的提高幅度(呈非常显著性)。实验前后两种班额握力提高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实验教学后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小班额优于大班额。 在身体形态上,两种班额无显著性差异,小班额体重略低于大班额。 4.1.2小班额的体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从心肺功能指标测试结果看,小班额实验教学后肺活量、台阶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1.3小班额的体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从期末体育成绩统计结果看,小班额在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及格率上均大于大班额。说明小班额体育教学更适合目前高校的选项体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1.4体育教学中正常班额与大班额教学相比,在改善“人际关系”、“焦虑”、“偏执”、消除“恐惧”感方面有一定作用,对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效果。 4.2建议 4.2.1改变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体育教学班额制定中的随意性,慎重考虑我国大学体育班额扩大的规模。 4.2.2鉴于在一定时期内高校在校生规模仍将持续扩大,应提高体育教学的资源量,特别是体育师资力量、场地与器材的数量。 4.2.3在目前可预见的非突破性状态下,为增强大学生健康,高校应充分发挥各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弥补大班额对体育教学质量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1]http//baike.baidu.com/view/6220040.htm. [2]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 [M].台北市:京化书局,1997年版. [3]沃建中,马红中等.走向心理健康.发展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4]方征.我国小班化研究现状评估与展望—1998-2009年的文献计量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8-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