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12年第3期
 
体育与健康课“分项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2/5/9 16:46:14 浏览次数 2669  

                                        汤勇强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摘 要:本文主要对体育分项教学模式的涵义、操作方法以及其在我院实验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我院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体育分项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院因为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的限制,体育与健康课一直延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经济、实效,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和强调教学的实效性。但是,随着我院不断发展,体育场地、器材和师资也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日渐凸现。首先,它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教授相同的内容,这就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专业特长,也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它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能与教师交流探究,这就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它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学进度,不顾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气氛难以调动,不能发挥体育课应有的功能,所以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分项教学的优点恰好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使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内容切实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分项教学模式在我院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实践,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为今后我院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选择我院2010级财金信息管理系的1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500名同意进行分项教学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的64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实验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对国内外有关体育分项教学模式理论作了研究分析。
1.2.2实验法
    实验组采用分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两次问卷调查,分析这两组数据之间的规律。第一次发放问卷1140份,回收1128份,回收率98.94%,其中有效问卷为1120份,有效率为99.29%;第二次发放问卷1140份,回收1120份,回收率98.24%,其中有效问卷为1115份,有效率为99.55%,两次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经统计分析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软件包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分项教学模式的涵义
2.1.1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
    我们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正确选择与应用,就必须弄清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选用了冯强(2005年)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的定义: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理论体系指导下,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设计或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组合[1]。
2.1.2体育分项教学模式的定义
    对于体育分项教学模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经过对文献资料的筛选与整理,最后把体育分项教学模式定义为:所谓体育分项教学模式,是指以一个学年度或一个基本时空区域为限,在每周同时开设多项体育科目,按兴趣将学生分流,进行选项分班的教学活动模型。其任务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2]。
2.2体育分项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
    具体的方法: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结合我院师资和场地器材情况,设定了男篮、女篮、男足、男排、女排、男子乒乓球、女子乒乓球、男子羽毛球、女子羽毛球、女子健美操等10个项目作为学生体育课的选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项分班,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两个志愿。教师根据学生的志愿进行分班,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打破原来固定的班级授课模式,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基本教学区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目标,对于一些超员的项目,按照学生的第二志愿进行合班,在教师的安排上尽量选择专项对口的教师任教。
2.3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数据的对比
    实验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体育态度、课外锻炼情况和身体健康等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实验组81.4%的人和对照班80.7%的人对体育的态度表示喜欢以上,其体育态度师表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07和3.92,差别不大;实验组63.4%的人和对照组63.6%的人每周锻炼2次以上,平均得分为3.31和3.32,对照组稍高,但不明显;而实验组87.1%的人和对照组86.87%的人认为身体健康良好以上,平均得分为4.32和4.23。经过对各指标的平均得分进行T检验,认为两组学生在体育态度、课外锻炼和身体健康等方面在实验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详见表1

 

表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平均得分表
 调查内容 体育态度 课外锻炼 身体健康
实验组x 4.07 3.31 4.32
对照组x 3.92 3.32 4.23
   P ﹥0.05 ﹥0.05 ﹥0.05
2.3.2对照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对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育态度、课外锻炼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对照组实验前80.7%的人对体育的态度表示喜欢以上,而实验后81.5%的人表示喜欢;虽然数据有所上升,但不明显,说明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的体育态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实验前63.6%的人每周锻炼2次以上,而实验后则变成87.1%的人每周锻炼2次以上,数据上升明显,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学生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了,但通过访谈可知,很多学生增加课外锻炼的次数是为了通过体育考试,并不是真正出于健身锻炼的目的;对照班实验前86.87%的人认为身体健康良好以上,而实验后的人数变为87.1%,数据同样呈上升之势,说明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对自己的健康状态更有信心了。详见表2
表2 对照组实验前、后平均得分的对比
 调查内容 体育态度 课外锻炼 身体健康
实验前x 3.92 3.32 4.32
实验后x 4.06 4.36 4.38
     P ﹥0.05 ﹤0.05 ﹥0.05

2.3.3实验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育态度、课外锻炼和身体健康等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实验前81.4%的人对体育的态度表示喜欢以上,实验后人数为94.3%,效果十分明显,呈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实验前63.4%的人每周锻炼2次以上,而实验后的人数为91.6%,参加锻炼人数急剧上升;实验组实验前87.1%的人认为健康良好以上,而实验后的人数为96.7%。经过对各指标的平均得分进行T检验,认为实验组学生在体育态度、课外锻炼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体育分项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也增加了,学生无论是体育态度、课外锻炼还是躯体健康状况都有显著的提高。详见表3.

表3 实验组实验前、后平均得分的对比
 调查内容 体育态度 课外锻炼 身体健康
实验前x 4.07 3.31 4.32
实验后x 4.53 4.47 4.69
     P ﹤0.05 ﹤0.05 ﹤0.05
2.3.4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
    实验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体育态度、课外锻炼、身体健康和体育达标率等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组实验后94.3%的人对体育的态度表示喜欢以上,而对照组的数据仅为81.05%,差距十分明显;实验班实验后91.6%的人每周锻炼2次以上,而对照组的人数为87.1%,虽然锻炼人数都是上升的,但是实验组上升明显;实验班实验后的96.7%人认为健康良好以上,而对照组的人数为87.1%,实验班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2.7%,优秀率为38%,对照班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82.3%,优秀率为17.2%,差距同样明显。经过对各指标的平均得分进行T检验,我们认为实验组学生在体育态度、课外锻炼、身体健康、体育达标率等方面在实验前后与对照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分项教学的教学效果无论在体育态度、课外锻炼还是在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达标率上都有显著的提高。详见表4.
表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得分的对比
  体育态度 课外锻炼   身体健康   体育达标率
实验组x 4.53 4.47 4.69         4.78
对照组x 4.06 4.36 4.38         4.43
P ﹤0.05 ﹤0.05  ﹤0.05       ﹤0.05


2.4 实施体育分项教学存在的问题
2.4.1课时严重不足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而目前我院只有一年级开设体育课,课时也只有36学时,课时严重不足,由于两个星期才有一次体育课,造成学生的学习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够,这也是造成我院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3]。
2.4.2体育器材不足
    随着我院的不断发展,虽然,体育场地和器材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三水校区体育场地的建成和使用,使我院的体育场地有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对于一个上万人的院校来说,体育器材还是严重不够的,还远不能达到高职院校体育器材配备的要求,所以,学院还要加大对体育器材的建设投入。
2.4.3体育师资不足
    本院目前体育专兼职教师为7个,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2人,并且体育专项都较为集中,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对某些专项的不熟悉,使一些富有时代特色和社会流行的一些项目不能开设,同时,由于一些教师教非专项的课,从而导致教师由于专业技术水平不精,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较高的技术和技能十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教学缺乏生动的形象和感召力,使选项课教学的技术含量降低,学生在选课前所期望的学技术热情受到了打击,同时也使专项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4.4选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既然是“分项教学”,就应当实行“自助餐”式的选项方式,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然而由于师资和场地器材的原因,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意愿。而且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也没有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造成部分学生有被遗弃的感觉。
2.4.5重运动实践,轻理论知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先导,体育理论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质的主渠道。现在我院的体育课,无论是球类还是健美操,基本上都是由体育教师带着做的。老师把重点放在动作技术的传授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对项目发展概况、规则演变、简单的裁判法、场地器材的介绍上。对发展身体素质的理论知识,如运动保健知识、健身原理、身体锻炼的方法与作用、体质的评定与监督、体育的价值与功能、常见运动创伤的救护与处理、体育文化欣赏等知识的传授不充分[4]。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 体育分项教学模式指以一个学年度或一个基本时空区域,在每周同时开设多项体育项目,按兴趣将学生分流,进行选项分班的教学活动模型。其任务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3.1.2 经实验表明,采用体育分项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在体育态度、课外锻炼和身体健康、体育达标率等方面都优于采用传统授课模式的学生。
3.1.3我院实施体育分项教学模式还必须克服课时严重不足、体育器材不足、体育师资不足、
选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重运动实践,轻理论知识等问题。
3.2 建议
3.2.1学生选课分班是个复杂和繁琐的问题,建立网上选课程序,能有效快速的完成选课分班的问题。
3.2.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引进新教师的同时,可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师资的水平。
3.3.3加大对体育器材建设的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冯强,暴丽霞.对我国当代几种主要体育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第20卷 2005年12月.
[2] 曹大苏.金山中学体育兴趣选项分组教学的实践与研究[EB/OL] .http://www.baidu.com.
[3] 赵苏喆等.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 .体育学刊,2006(05).
[4] 叶条凤.我院体育选项课现状分析与思考[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7卷第2期.


关闭窗口

你是第 28958331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