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刊
投稿指南 | 期刊数据 | 期刊全文 | 文章查询 | 下载专区 | 体育茶座   订户之窗 |  学术百家  |  体育网刊 |
: : 体育网刊 : :  
体育网刊2008年第8期
 
本期导读

阳光灿烂,开拓进取
——《体育网刊》第8期导读
 
    本期网刊总共登载了35篇文章,其中6篇为中小学教师的文章。从这次编辑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稿件的质量相对较高,其中有5篇是省级课题,有1篇是国家基金课题,这表明体育网刊逐渐受到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认可。
    在编辑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广大体育工作者对体育的热爱之情。在体育网刊上发表文章,不为名,不谋利。做的是对体育过去的反观,对体育现在的深思,对体育将来的远虑;论文是体育人对体育关切的结果,是体育研究者维护尊严的本分。
    所以在本期的编辑中,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对文责的考虑。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为学者当有敬畏之心,敬畏字纸之心。既然在网刊上发表文章不谋名、没得利,大家就更应该考虑“原创性”原则。为体育多发一番深思,为体育多做一些审视,审时度势,为体育这条大船出力掌舵。出于这些考虑,本期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没有注明作者姓名的几篇论文,都没有录取。这期登载的文章不敢说都已经精雕细琢和辨别真假,但毕竟是经过编辑们的认真挑选、审读和校对,本期所载文章还是值得一读的。推荐几篇稍作绍介:
    《中外群众体育健身场地的比较研究》一文,根据“五普”的详实数据来描述现阶段我国与发达国家,以及与我国处于同一个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健身场地和体育场地政策等方面的总体状况,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体育健身场地状况与发展政策等方面的异同,发现了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体育场地建设和发展对策建议。《谈体育场馆的虚拟经营》一文,探讨了体育场馆的经营也存在着虚拟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虚拟经营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真正达到“有限场馆,无限空间”的经营目标。
    《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中成长----对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人体解剖学课程为突破口,提出了构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新教学模式(主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思想、具体操作模式及新模式特征。《信息技术教育在西部农村学校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从西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探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的新视点——大众健美操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对健美操网站进行了设计、开发与制作, 为体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制作以及网上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式。
    《从哲学视角看现代篮球运动的攻守对抗》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指导,攻守对抗是篮球运动的基本矛盾。作者透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运用矛盾规律和系统规律对现代篮球运动攻守对抗的本质、内涵及基本规律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研究攻守对抗的本质既要从矛盾的视角去理解,又要透过系统规律看到蕴藏在攻守矛盾内部的多维因素;内涵是本质的具体化,系统规律揭示了攻守对抗正常进行的前提、基本手段和主要内容等丰富内涵;基本规律是对本质的深层认识,攻守矛盾的对立统一观、主次观及转化观等基本规律无不折射出矛盾规律的熠熠光辉。
    想对《体育学刊》载文情况做一番较为深入全面了解的读者可认真看看《体育学刊2006、2007年载文项群统计分析》一文。
    在中小学教师园地,对文章的录取不拘一格,但还是希望各位老师们能尽量按本刊的《投稿须知》办事。本期录用的6篇文章中:
    梁宏明老师《对中学生忽视锻炼的因素思考与对策探究》,从中学生忽视锻炼的因素以及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和其他科目的作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究。邓晓华老师的《体操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法与学法,全面落实新课标背景下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杜春斌《体育教育新探——由四川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思考》结合汶川大地震的反思,认为体育课中应该增加逃生、求生、救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武长河老师《一堂回归生活的体育课》,是一篇体育教学实例,生动直观地把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成功体验与大家分享。
    八月是灿烂多彩的日子,也是众多体育工作者得以休整和反思的时日,我们在这金秋时节恭候更多的、更好的、更有深度的经过体育人钻探、反复品玩、成熟的作品来到《体育网刊》。
 
                                        本期编辑:林文贤

关闭窗口

你是第 38987292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体育学刊  粤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7133455号  技术支持:网天科技
地址: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楼4楼         邮编:510631
编辑部电话:020-85211412  传真:020-85210269  邮箱:tyxk@scnu.edu.cn